宋祥瑞
2009年12月31日上午,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宋祥瑞從自己居住的七層宿舍樓樓頂縱身跳下,用這種殘酷的方式結束了自己55歲的生命。其時,距新年的來臨尚不足14小時,這位公認的音樂才子終于沒能看到2010年的第一縷陽光。
宋祥瑞,男,1954年12月生,文學碩士,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史論教研室主任,中國音樂美學學會會員。在音樂圈內,宋祥瑞被譽為才華橫溢的音樂才子。上世紀90年代初,他率先在武音開設音樂傳播學專業(yè)。該院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我國音樂傳播學領域,宋祥瑞稱得上是奠基人之一。
據(jù)宋祥瑞的同事和家人透露,宋祥瑞患有非常嚴重的抑郁癥,他此前曾多次試圖自殺。 聞聽宋祥瑞跳樓自殺的消息,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汪海燕女士心情沉重,連稱“這太令人惋惜了”。汪海燕表示,由于生活壓力大,抑郁已成為都市人特別是高級知識分子中非常普遍的心理病。
汪海燕建議,高級知識分子如果得了抑郁癥,一定不能愛面子,“我抑郁了,這并不丟人!”一定要及時去精神病科診治,接受系統(tǒng)的治療。
宋祥瑞是誰?
記者百度“宋祥瑞”,找到一個辭條:宋祥瑞,男,1954年12月生,文學碩士,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史論教研室主任,中國音樂美學學會會員。
在音樂圈內,宋祥瑞被譽為才華橫溢的音樂才子。上世紀90年代初,他率先在武音開設音樂傳播學專業(yè)。該院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我國音樂傳播學領域,宋祥瑞稱得上是奠基人之一。
宋祥瑞生前住在武音家屬區(qū)20棟4單元7樓——一幢七層宿舍樓的頂層。從宋家到頂層平臺,一共有21級臺階。
當天上午9時55分,最早發(fā)現(xiàn)異常的,是武音附小的幾名學生,孩子們抬頭發(fā)現(xiàn)頂層平臺上坐著一個人,雙腿懸空坐在平臺邊緣,遂高呼有人要跳樓。
一位女教師聞訊趕來,“宋老師,你千萬不要做傻事啊……”
學校保衛(wèi)處工作人員也趕到了,拯救行動隨之展開。但,令人扼腕的一幕,還是無可挽回地發(fā)生了。
“我在窗前做作業(yè)時,看到一道黑影從窗外劃下,然后,就聽到樓下喧鬧聲,我才知道,有人跳樓了!睒窍乱晃秽従尤缡钦f。
目擊者稱,當時現(xiàn)場一片混亂,哭泣,顫抖,驚悸,嗚咽……
有學生說,宋老師就是一把傘,一把為別人撐起溫馨港灣、傳授知識的傘,但傘柄下的花蕾怒放時,自己卻成了疾病纏身的傘,隨風飄逝。
他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1月3日上午,記者進入武音家屬區(qū),向一名中年男子打聽宋祥瑞家住址,該男子不愿透露姓名,只說自己是老宋的同事。他嘆了口氣,沉默了幾分鐘后說老宋已過世了,是跳樓自殺的,“他是個好人,年紀只有五十好幾,處于學術上的黃金時期!蹦凶拥恼Z氣中透著遺憾,他不清楚老宋為什么要這樣做。
房門緊鎖,門口一個盆子里還殘存著燒過的紙錢,緊鄰的,是一盆略略泛黃的文竹。
記者敲開門,宋祥瑞的妻子許女士面容憔悴地出現(xiàn)在門口。女兒宋融雪偎依在她的旁邊,臉上寫滿悲戚。
許女士稱,她理解丈夫的苦,患抑郁癥5年了,一直很嚴重。不是那種普通的抑郁癥,老宋的病發(fā)作起來,雙腿不能走路,甚至整個人都不能動彈,只能癱瘓在床上。去過很多醫(yī)院,看過很多醫(yī)生,吃過很多藥,但效果不好。老宋被這個病折磨得很痛苦。至于丈夫為什么會患抑郁癥,她也不清楚。
“他是一個好丈夫。”在她眼中,老宋性情溫和,是一個學術造詣很高的人,也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嚴的人。
她透露,自老宋生病以來,學校對他們一家人都很照顧。老宋出事后,學校非常重視,特別是在追悼會上,學校對他的評價比較高,客觀公正。
“他是一個好父親!闭x研二的宋融雪說。
抑郁癥不該纏上這個才子
對于宋老師的走,學生和老師們無不感到惋惜。
宋老師生前的一位同事評價,他非常有才,性格稍有些孤僻,和同事交往不多。
這位老師透露,宋祥瑞患有非常嚴重的抑郁癥,他此前曾多次試圖自殺,有一次在家煮四季豆,故意未煮熟,還曾用毛巾自殺。
一位青年教師百思不得其解:“我真的不清楚他為什么要這樣做!連死的勇氣都有,為什么不能勇敢地活下去呢?”
該院音教學院一位教師曾師從宋祥瑞5年,她評價,宋老師無論在教學還是生活上,“都是蠻好的老師”,“逢年過節(jié),宋老師常常會叫我們這些學生去他家吃飯,由師母親自掌勺。所以當年我們每年都會到他家吃幾餐。他和學生們的關系很融洽!
她回憶,去年11月,宋老師還送給她一冊自己主編的《音樂與大眾媒介》,因為該書收錄了她的一篇論文,“當時宋老師非常開心,因為出版一本音樂傳播學專著是他畢生所愿。”她對其自殺深感震驚。
2009年12月31日,武漢,天氣清冷。
當天上午10時02分,宋祥瑞縱身從自家居住的七層高樓頂層平臺一躍而下。
這位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以一種特殊方式,終結了自己的生命。
這一天,距他55歲生日不足一個月;這一刻,距2010年新年鐘聲的敲響,尚不足14個小時
情緒低落半月就要提防抑郁癥
宋祥瑞教授的縱身一躍,令身邊人扼腕嘆息,同時也讓人不解,抑郁癥真有這么歷害嗎?
接受記者采訪時,宋教授的妻子說,“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值得社會重視。
“10個咨詢電話中,5人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抑郁傾向!弊蛉,武漢市心理醫(yī)院危機干預中心心理咨詢師汪智慧介紹,抑郁已成為現(xiàn)代都市人中非常普遍的心理病。
汪智慧說,在危機干預中心,有一半以上的傾訴者都有明顯的抑郁傾向,如情緒低落,厭世,自閉等等。這些人年齡多集中在20~45歲間,女性傾訴者占到六成左右,抑郁原因主要以家庭感情為主,而男性則多為事業(yè)、工作居多。
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劉小林主任醫(yī)師介紹,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是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發(fā)病率很高,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抑郁癥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
湖北省精神醫(yī)學會主任委員王高華介紹,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平均自殺率為十萬分之二十三,若照此推算,理論上武漢市每年可能有1700多人自殺!白詺⒌娜酥70%存在不同的精神問題,其中又有70%是抑郁癥,換言之,自殺的人群中有49%屬于抑郁癥范疇。
三大人群
易患抑郁癥
“教師、秘書、會計三類人是抑郁癥的高發(fā)群體。”湖北省精神醫(yī)學會主任委員王高華介紹,這三類人都屬于完美主義者,“過分追求完美是生活中的大缺陷!
39歲的秦蘭英(化名)是一所重點小學語文老師,一直忙工作,32歲才生寶寶。兒子5歲時,她就讓其上小學,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有時孩子考了98分,秦蘭英都要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么考不到……”久而久之,秦蘭英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
去年4月,兒子一次考試只考了72分,秦蘭英留了一封遺書,吃了大半瓶安眠藥自殺,幸虧發(fā)現(xiàn)及時,保住了性命。
情緒低落半月就要小心了
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抑郁癥發(fā)病率之高不可忽視,我們應該如何提防呢?
抑郁癥的前期表現(xiàn)很明顯,如情緒低落,思維遲滯或失眠等,如果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完全可以有很大緩解。但遺憾的是,幾乎九成的患者都是到了“不得不治”的狀況才想到求助醫(yī)生,給自己經濟和精神上都帶來很大的損失。
湖北省精神醫(yī)學會主任委員王高華說;“往事不堪回首,前途一片黑暗是抑郁癥患者的典型心態(tài)。”王高華介紹,目前“抑郁”兩字都成了大眾化名詞。在專家門診中,約50%的人都是抑郁患者。
劉小林說,偶爾的情緒低落是正常的,但這個現(xiàn)象持續(xù)發(fā)展一周到半個月,就應該引起重視,此時,可以通過運動、傾訴等方式來緩解,如果還不見效,就應該考慮求助醫(yī)生了。
“重癥抑郁癥最終死亡率在10%至15%,但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避免。”王高華說,目前抑郁癥只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治療的有效率在90%以上。
宋祥瑞跳樓自殺的消息讓人直嘆惋惜。
華中師大社會學教授梅志罡稱,這些自殺的知識分子,一般比較敏感,對人生問題的思考比較深入,他們對事業(yè)很忠誠,在工作上、生活上及學問上都追求完美與卓越,他們特別看重精神生活的質量,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期望值很高。當他們在現(xiàn)實中遭受挫折時,容易陷入苦悶不能自拔,甚至采用極端方式結束生命。
華中師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汪海燕說,知識分子要放下面子,當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孤獨,不愿意將自己的苦惱向他人傾訴時,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以平常心對待工作與生活。有時要學會放棄,要承認自己不是完人,做錯了事勇敢認錯,對社會、對他人要持寬容態(tài)度,不要太較真。如果得了抑郁癥,一定不能愛面子拒絕治療。
汪海燕稱,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學會釋放很重要。
讓生活有規(guī)律。每天陪伴家人或孩子散步40到50分鐘,呼吸新鮮空氣,將心中的不愉快講出來;可以經常聽聽節(jié)奏輕快的音樂,做做運動。
對著椅子自言自語都行。還可將一張椅子擺放在自己面前,想象椅子上坐著一個能傾聽自己說話的人,將自己的煩悶苦惱全講出來。自言自語時,可率性而為,哭也行,罵也行,捶胸頓足也行,這樣做,既顧及了自己的面子,也能使不良情緒得到很好宣泄。
應對
如果家人中有抑郁癥患者,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呢?
湖北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陳振華副教授昨強調:“不要給患者貼上疾病的標簽,不要強化疾病概念!
曾經有個小伙子,大學畢業(yè)后找工作失利,在家自暴自棄,整天蓬頭垢面,不理世事。父母羞于讓他出門,只要家中有客,便對他說: “你有病,躲到房里去!”甚至有時讓其躲在衣柜、床底,后來,只要家中門鈴一響,小伙子條件反射性地往床底跑。
陳振華指出,這是對待抑郁患者的大忌。家中有抑郁癥患者后,家人首先要配合醫(yī)生,做系統(tǒng)、正規(guī)、持續(xù)的治療,從情感、物質上要做患者堅強的后盾,給他們心理安慰,另外家人要學習精神類基本的知識,觀察患者疾病的發(fā)展態(tài)勢,預防其自殺,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強化其疾病,不要過分敏感。
汪海燕說,當發(fā)現(xiàn)家人心頭有解不開的結時,要充滿愛意地寬慰他(她)。還要主動鼓勵他(她)看心理醫(yī)生或接受醫(yī)療機構的治療。
王高華介紹,輕度的抑郁癥可能僅需心理治療就行,但程度較重的抑郁癥就要藥物配合心理治療。抑郁癥的發(fā)病不是單一的原因,而是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三維一體合成。生物醫(yī)學上而言,人患抑郁癥多半是人體內五羥色胺減少,因此要補充這類物質的藥,才能控制患者情緒。單純靠心理治療,遠遠難達到效果,而心理治療只能作為輔助治療。
據(jù)校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紹,宋祥瑞教學嚴謹、作風正派,“他從不搞學術腐敗,從不收學生和家長的財物,生活很清貧!痹1日舉行的追悼會上,宋祥瑞早年的一位同事趕來,執(zhí)意在花圈上寫下:“一位干凈、純粹的學者!
據(jù)稱,宋的家人早年辭職下海,后生意失敗,家庭長期負債,生活比較拮據(jù)。宋不少同事和學生如今已是教授或擔任領導職務。
據(jù)知情人士介紹,宋祥瑞曾經極力提攜一名年輕講師,并將自己開創(chuàng)的一門課程交給他講授。據(jù)稱,導致宋祥瑞患抑郁癥的原因“不便透露”。
記者昨晚打通該院作曲系一負責人手機,對方稱“不方便談這件事”。
宋祥瑞患嚴重抑郁癥多年 幾度試圖自殺
據(jù)宋祥瑞的妻子許女士稱,宋教授患抑郁癥5年,一直很嚴重。并且不是普通的抑郁癥,病發(fā)作起來,雙腿不能走路,甚至整個人都不能動彈,只能癱瘓在床上。去過很多醫(yī)院,看過很多醫(yī)生,吃過很多藥,但效果不好。宋祥瑞被這個病折磨得很痛苦。
另據(jù)宋老師生前的一位同事評價,“他非常有才,性格稍有些孤僻,和同事交往不多”。這位老師同時透露,宋祥瑞因患嚴重的抑郁癥,此前曾多次試圖自殺,有一次在家煮四季豆,故意未煮熟,還曾用毛巾自殺。
中重度抑郁癥患者自殺風險高
抑郁癥按照其程度不同,可分為幾個階段。其中最嚴重的是中重度性抑郁。中重度抑郁癥的癥狀很明顯:患者由于情緒低落、悲觀厭世,嚴重時很容易產生自殺念頭。并且,由于患者思維邏輯基本正常,實施自殺的成功率也較高。
然而選擇自殺并非患者的本意,而是受抑郁癥控制的結果。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中重度性抑郁癥的癥狀,就應該立時采取措施,以免發(fā)生嚴重后果。
心理專家表示,由于生活壓力大,抑郁癥已成為都市人特別是高級知識分子中非常普遍的心理疾病。如果得了抑郁癥,一定不能愛面子,一定要及時去精神病科診治,接受系統(tǒng)的治療。
精神健康網專家解釋說,抑郁癥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的隱性殺手,我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一半患有抑郁癥。因此患者和家屬一定要對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重視起來。如果您想了解一些抑郁癥的防治方法,不妨免費咨詢我們的在線心理專家了解詳情。
晨報訊(記者黎清 蔣海鴿)音樂學院副教授宋祥瑞因不堪抑郁癥折磨,最終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昨日,此報道一經刊登,立即引起讀者熱議,不少讀者打進晨報熱線,稱自己或身邊人都不同程度患有抑郁癥,他們希望能獲得治愈的妙招。治療積極點,生活馬虎點。
湖北省精神醫(yī)學會主任委員王高華表示,抑郁癥無法治愈,只能控制,控制得好,一樣能改善生活質量。記者昨日采訪中,遇到了好幾名成功擺脫抑郁的患者,他們表示,妙招在于:堅持治療,對待生活不要過于嚴格,盡可能讓自己放寬心。
昨日,說起自己和抑郁癥抗爭的日子,家住古田四路的陳女士介紹,妙招就是“聽醫(yī)生的話,做開朗的人,走自己的路”。她通過兩年的科學治療,抑郁已得以控制,半年來都未曾復發(fā),現(xiàn)在可以正常并快樂地生活。
陳女士今年45歲,10年前因丈夫有外遇而離婚,這給本就性格內向的她很大打擊,加上工作上的不順,陳女士時常感覺生活沒意思,幾次都有自殺的沖動。
患病期間,陳女士多次到醫(yī)院檢查,因不能堅持治療,抑郁的癥狀越來越嚴重。兩年前,她找到了武漢市一醫(yī)院神經內科周瑞祥博士,堅持了兩年的治療,抑郁癥得以控制,半年來都沒有復發(fā)。
陳女士說,以前吃藥總是很心急,只要發(fā)現(xiàn)幾天或半個月沒有效果,就立刻換藥換醫(yī)生,后來才明白這種做法極端錯誤。精神類疾病治療過程漫長,必須要遵醫(yī)囑。果然,堅持半年后,陳女士的煩躁、失眠的癥狀有了很大的改善。
其次,就是自我的心理調適。盡管每次治療,醫(yī)生都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但更多的要靠自己,陳女士說,以前她看到或聽到身邊人離婚的事,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不幸,現(xiàn)在她學會了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比如“退一步海闊天空”,“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樣一想,心情就開朗了很多。
得病初期,陳女士排斥任何人的關心,喜歡把自己一個人鎖在家中,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她首先接受父母對她的關心,主動兩三天去看望父母一次,和家人聊天,然后是同事。她給自己規(guī)定,半個月去“接近”一個同事,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她發(fā)現(xiàn)其實大家并沒有看不起她,也并沒有處處針對她,欺負她。
陳女士表示,從自閉到開放對于抑郁患者來說是個艱難的過程,但一定要試著做一下。而心理調適是在保證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藥物治療和精神疏導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8歲的黃曉剛(化名)家住十堰市,是家中老幺。兩年前,受“家族魔咒”的籠罩,也陷入“抑郁門”,在妻子的幫助下,及時就醫(yī),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如今已經成功擺脫抑郁困擾,自己開個小店,生活無憂。
黃曉剛是四兄弟中最小的,9年前,大哥和二哥先后不明原因自殺身亡。2006年,三哥也因工作關系打開煤氣閥門尋死,幸虧發(fā)現(xiàn)及時,挽回了性命。從此黃曉剛就陷入“家庭自殺魔咒”中,他時刻感覺別人都在猜自己何時自殺。每次出門,他都低頭行走,避免與他人眼神接觸。有時旁邊的人說話,他覺得是在說自己,沖過去,對著別人亂罵一通。后來干脆辭職在家,讓老婆養(yǎng)著,天天躲在家里看電視。
2008年底,在妻子的勸說下,黃曉剛前往湖北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治療。
“一開始很抵觸,不愿與醫(yī)生溝通,不想藥物治療,覺得這不是病!秉S曉剛說,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醫(yī)生告訴自己做人要放輕松,不要在意其他人的想法,自己才慢慢愿意接受藥物治療。
一年多時間,黃曉剛定時吃藥,每隔半個月,就到武漢來接受心理治療,積極配合醫(yī)生,心里總想著醫(yī)生說的:“生活馬虎點”,對世事也不再鉆牛角尖,漸漸他發(fā)現(xiàn)自己也能與人相處,人家看自己的眼光也不再異樣。
黃曉剛說,很多人認為抑郁只是心理上有問題,不需要藥物治療,其實兩者都要,而且心態(tài)一定要放輕松。
通過治療,黃曉剛明白,人就像高壓鍋,要適時找到生活的出氣孔,否則高壓鍋壓力過大,一定會有爆炸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