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琴與工廠琴的根本差別,是制作者根據(jù)材料特點以及期待達到的聲音而進行一系列的調整。調整什么?幾乎涉及到吉他內(nèi)內(nèi)外外的各個方面,比如:扇梁采用的形式與尺寸、面板在不同區(qū)域厚度的分布,琴碼的厚度重量與尺寸、琴頸微小的弧度走向、品絲距離的計算方式、琴碼向后微調的距離等等,既包括聲音上的,也包括音準與手感上的。
工廠琴,是技術人員根據(jù)一批材料,決定一個統(tǒng)一的尺寸,然后交由工人來完成,為了盡量符合統(tǒng)一的標準,更是為了提高效率,往往使用大量的專門機器。如果設計精良,音準和手感會過關,但不可能達到手工琴的完美。這有兩個原因,一是琴制作中,制作者會根據(jù)自已的手感進行調整;二是可能根據(jù)客戶的手型特點作特殊的處理。至于聲音,因為每套材料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這樣,同一規(guī)格出來的一批琴,絕大部分是不能充分發(fā)揮材料的特性的。由上可知,買手工琴,買的就是音準、聲音和手感。
外觀呢?消費者花了幾個月的工資買來一把琴,有理由要求它有完美的外觀。但很可惜,手工琴的外觀是難以與工廠琴相比的。因為手工不可能比機械精確。技術水平頂級的畫家陡手畫條直線,不可能比小學生用直尺畫出線的更直;再高明的畫家,畫出的肖像也不可能比DC拍出的影像更接近于真人。再高超的畫家,其風景寫生也不會比相機拍出的風景更接近真實。但是,畫家的線條可能更有內(nèi)涵、畫家的肖像可能更傳神、畫家的風景可能更動人。
當我們討論吉他外觀的時候,我們應承認外觀的重要性。但別忘記了,吉他雖然可以作為良好的裝飾品,但吉他首先是一件樂器,如果我們忽略他的聲音,而把精力放在過分關注一些外在的細節(jié)上,那無異于觀賞一朵盛開的牡丹花時,忽略了這朵牡丹的雍容華貴,卻感嘆它怎么沒有達到番薯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