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qū)?#183;阿馬丟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誕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父親是宮廷樂師小提琴家、管風琴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莫扎特3歲時就顯出音樂天才,他時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他能輕松彈出他聽過的音樂。有一次,父親和朋友一進家,見4歲的莫扎特坐在桌旁,父親問他在做什么,他說正在寫鋼琴協(xié)奏曲,他父親急忙把譜子拿過來看,頓時激動得流淚:“你看,這里寫的一切是多么正確而有含義啊!”在父親帶領(lǐng)下,6歲的莫扎特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來到奧地利國都維也納,皇帝請他們進宮表演。游歷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代******的音樂藝術(shù)──意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結(jié)識了作曲家巴赫、馬蒂尼、薩馬蒂尼等,廣泛的學(xué)習使他日后成為嫻熟駕馭各種技法風格的大師。
神童的輝煌
在薩爾茨堡老城深處,有一條小街,叫糧食胡同。如此中國化的名字讓人好奇,奧地利朋友說這是模仿北京老城給起的名字。胡同中部就是莫扎特出生的故居,現(xiàn)在已辟為莫扎特博物館。在博物館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莫扎特用過的小提琴和古鋼琴。在這把數(shù)代家傳、超過400年歷史的小提琴面前,人們仿佛看到,年幼的莫扎特正在父親的指教下勤奮地習奏。
莫扎特從3歲時就顯示出了非凡的音樂天才,他時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他曾經(jīng)聽到過的音樂。4歲時,莫扎特就坐在桌旁寫寫劃劃,父親問他在寫什么,他說他正在寫鋼琴協(xié)奏曲,當他父親把寫有五線譜的紙拿過來看時,激動得流出了眼淚。我們看到,莫扎特最早的手稿字跡清楚,小蝌蚪般的五線譜漂亮地跳躍在紙面上。
古鋼琴邊的解說詞寫道:不到6歲的莫扎特就掌握了鋼琴彈奏技術(shù),并且經(jīng)常與姐姐一起聯(lián)奏。1762年秋天,莫扎特的父親帶莫扎特和姐姐南涅爾來到維也納。在皇宮里,莫扎特姐弟倆或單獨演奏或四手聯(lián)彈,并根據(jù)別人所給的主題作即興演奏;有人還用布蒙上琴鍵,讓莫扎特演奏復(fù)雜的曲子。驚人的技巧同孩子的純樸天真結(jié)合在一起,讓所有人感動不已。
1763年11月,莫扎特和家人又來到巴黎。在巴黎,他聽了許多名演奏家的演奏,還聽了不少交響音樂會、教會合唱及管風琴音樂會。面對一個嶄新的文化環(huán)境,莫扎特盡情地汲取著養(yǎng)料。他成功地舉行了兩次公開音樂會,并成為巴黎上流社會最引人注目的形象,尤其受到宮廷的寵愛,甚至在新年的時候準許他站在國王的桌子邊,這對音樂家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譽。在巴黎期間,莫扎特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音樂作品,并在那里出版了最初的四首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這時候,他才7歲。
莫扎特1764年4月來到英國,英國的聽眾對他抱有極大的興趣,他們讓他演奏當時最難的新作品,并且根據(jù)固定的低音即興創(chuàng)作曲調(diào);還安排他給歌唱家和演奏家作即興伴奏。由于受巴赫的影響,莫扎特逐漸把作曲看作生活中最快活的事情,除了開音樂會和接待客人,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傾注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他不但創(chuàng)作古鋼琴、小提琴等室內(nèi)樂,而且還著手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在他父親臥床生病的時候,莫扎特竟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三部交響樂。在倫敦,他出版了六首古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三部交響樂及一部包括43首小型作品的曲集。當他離開英國的時候,已經(jīng)成為一名作曲神童。
1769年年底,父親帶著莫扎特前往意大利。這之前,對于莫扎特的傳聞早已在意大利音樂愛好者中間流傳。莫扎特準備在教堂演奏管風琴的消息一經(jīng)傳出,聽眾紛至沓來,以致堵住了通往教堂的道路。意大利人幾乎把他們對音樂的崇拜心情都傾注到了這位13歲的神童身上。在意大利整個演出期間,莫扎特同時也吮吸著意大利歌劇的精華,意大利的音樂文化深深地印在他的記憶里。有一次,他在教堂內(nèi)聽了作曲家格里戈里奧·阿利格利著名的多聲部合唱《贊美歌》后,竟憑記憶寫出了全部多聲合唱的總譜。莫扎特的天才使羅馬教皇深受感動,并授予他“金距輪”獎?wù)拢?770年8月,14歲的莫扎特又獲“少年院士”稱號。
巨匠的不幸與潦倒
莫扎特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xié)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數(shù)百部奏鳴曲、室內(nèi)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粗┪镳^內(nèi)收藏的莫扎特手稿、100卷《莫扎特全集》及各國出版的莫扎特作曲集,用“震驚”和“難以想像”來形容絕不為過。因為莫扎特僅僅活了35歲,而且是在充滿坎坷和病痛中度過的,卻給世人留下了如此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
據(jù)史料記載,當莫扎特開始真正認識人生的時候,卻被禁錮在大主教陰影之下。他沒有自由,沒有歡樂,更聽不到觀眾熱烈的喝彩聲。大主教對莫扎特的天才以及他獲得的榮譽,嫉恨萬分,企圖摧毀這位天才的意志,使他變成一名馴服的仆人。莫扎特忍受著痛苦,因為他深知萬一與主教決裂,其結(jié)果便是父親的解雇和家人的挨餓。
1777年9月,生活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大主教同意莫扎特外出度假。莫扎特在母親的陪同下終于再次踏上旅行演出的道路。次年,莫扎特和母親一起來到巴黎,他們住在一個破爛的小旅社里,生活十分艱苦。當年的神童似乎已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他到處尋找往日的朋友,但朋友都以冷淡的態(tài)度對待他。莫扎特感到灰心喪氣。最不幸的是,由于天氣悶熱和營養(yǎng)不良,他母親得了重病,一直臥床不起,莫扎持四處求醫(yī)仍無濟于事。母親撒手人寰,剩下莫扎持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
莫扎特被迫返回家鄉(xiāng)薩爾茨堡,重新置于大主教魔掌之下。大主教規(guī)定他不能私自演出,不能隨便離開本地,也不能隨便為他人創(chuàng)作音樂,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jiān)視。這期間,父親因為年邁而變得孤辟而固執(zhí),不能再給莫扎特任何精神上的安慰,這更加深了莫扎特內(nèi)心的痛苦。莫扎特對自己所處的奴仆生活越來越厭煩,他憎恨大主教,厭倦樂師的工作,終于有一次在備受侮辱后與大主教徹底決裂。他給父親寫信說:“粗暴無禮和殘酷地對待我,強迫我掃地、收拾房間,只付給很可憐的一點錢。我不能再忍受這一切了!
1781年,莫扎特只身來到維也納。然而,奧皇從未打算讓莫扎特進入宮廷音樂生活,更無給他任職的想法。這除了官方的偏見以外,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奧地利的宮廷音樂生活被一些接近王室的樂師所把持,他們害怕莫扎特的天才會沖擊他們的地位,于是千方百計阻止莫扎特進入宮廷。在這些人中,對莫扎特最惡毒的要數(shù)作曲家薩爾耶利,他施展各種手段不讓莫扎特進入宮廷音樂的圈子。雖然莫扎特并不在乎這位卑鄙者的所作所為,但后來他還是痛苦地稱薩爾耶利是他一生中的惡魔。
愛情與早逝
莫扎特死于1791年12月4日,時年35歲,可謂英年早逝。對他的死因直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謎。早期曾有一種說法他是被薩爾耶利謀殺的,但歷史學(xué)家們已經(jīng)推翻了這種猜測,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說法,他死于疾病,但是死于何病也無從考究。薩爾茨堡莫扎特紀念委員會的波路迪爾女士說,由于莫扎特葬在何處已不知曉,就連頭發(fā)也沒有保留下來,所以只能估計莫扎特可能死于性病,因為,莫扎特生前曾與不少女子有染,個人生活相當混亂。
談到莫扎特的家庭,波路迪爾表示,莫扎特的夫人康斯坦齊亞·韋伯爾相當漂亮,但她并不是莫扎特的初戀情人。莫扎特的初戀情人是比他年長的阿羅伊齊亞·韋伯爾。1777年,莫扎特在德國曼海姆遇上了平生第一位戀人——年輕的女歌唱家阿羅伊齊亞·韋伯爾,強烈的愛情使他馬上為阿羅伊齊亞創(chuàng)作了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詠嘆調(diào),還寫了一首《e小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傾注了對她的感情。愛情生活使莫扎特想放棄在德國的演出,他甚至想帶著阿羅伊齊亞去意大利旅行。這一切遭到他父母的反對,再加上沒有收入,莫扎特不得不含淚告別自己的戀人,去巴黎尋找新的機會。
在巴黎,母親的去世對莫扎特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父命之下,莫扎特決定返回薩爾茨堡。在回家的途中,他念念不忘阿羅伊齊亞,但是,當他在慕尼黑歌劇院重新見到她時,卻遭到了冷眼相待,莫扎特懷著痛苦的心情回到了薩爾茨堡。
1781年,27歲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他意外地與韋伯爾一家相遇。當年他熱戀的阿羅伊齊亞,現(xiàn)在已是大名鼎鼎的歌劇演員,幾年前已經(jīng)嫁給宮廷藝術(shù)家朗格。老韋伯爾已去世,韋伯爾夫人帶著三個女兒住在一起。憑著當年的友情,莫扎特被請到韋伯爾家居住,有她們幫助自然減輕了不少家務(wù)煩惱,更重要的是,韋伯爾姐妹對他的溫情完全彌補了他遠離家庭的痛苦。由于頻繁的感情交流,莫扎特對阿羅伊齊亞的妹妹、18歲的康斯坦齊亞產(chǎn)生了愛情,康斯坦齊亞也非常愛他,莫扎特不顧父親的反對,于1782年8月4日與她結(jié)婚。
婚后,隨著孩子的不斷出生,莫扎特為了一家大小的生存疲于奔命,生活的無規(guī)律,使他的身體迅速變壞。1791年初,莫扎特受維也納劇院的委托,創(chuàng)作歌劇《魔笛》。在創(chuàng)作《魔笛》的同時,莫扎特又接受了另一部巨作《安魂曲》的創(chuàng)作。這兩部作品是在極困苦的境況下創(chuàng)作的。1791年9月30日,《魔笛》在維也納首次上演,這是對作曲家逝世前最后的一次安慰。重病的莫扎特當時寫道:“我還沒有享盡我的才華,就要告別人世,生活那么美好,但人無法改變命運。誰也無法測定自己的日子有多長,那就聽天由命吧,讓上帝安排命運,這就是我的挽歌。”1791年12月4日夜晚,莫扎特處在彌留之際,他妻子的妹妹蘇菲在他床邊,她說:“莫扎特在生命最后一刻,還由嘴來模仿《安魂曲》,我聽見了!
莫扎特離開了人世,他被埋葬在窮人的公墓里,由于他妻子病重,下葬時沒有一個親人在旁。兩個星期后,他的妻子再去墓地時,已找不到莫扎特葬在何處。莫扎特夫婦共育有6個孩子,只有兩個兒子長大成人,但都終身未娶,沒有子嗣。
《莫扎特之魂》——時代心理癥性格反映
趙鑫珊、周玉明/著
從大文化背景去鳥瞰莫扎特音樂
呈建筑式對稱美的莫扎特音樂
——歐洲古典建筑與莫扎特音樂
(四)時代心理癥性格反映
莫扎特比貝多芬只大14歲,但兩個人同巴洛克、洛可可的建筑風格的距離卻很不相同。莫扎特離它很近,貝多芬離它很遠。究其原因是時代變化所使然。
莫扎特沒有活到19世紀,貝多芬則在19世紀活了27年。1806年貝多芬寫下了《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比莫扎特寫小提琴協(xié)奏曲要晚31年。這期間,歐洲的時代精神發(fā)生了多大變化。∵@就好比1964年中國大陸的樂壇同1995年樂壇的距離。社會政治、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變化對音樂的影響是很有力的,不可抗拒的。
在19世紀浪漫派作曲家們的眼睛里個個都噴射出反抗的怒火,個個都跟人生、世界的原(元)結(jié)構(gòu)過不去。莫扎特比他們先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在一個比較祥和、比較客觀、比較冷靜的世紀。早年,他只想在自己的曲子里營造出一種心曠神怡的優(yōu)美氛圍,而不打算用自己的音樂去陳述什么有關(guān)天地人神四重結(jié)構(gòu)的哲理。
在貝多芬身上,人同世界的沖突比莫扎特更為激烈,復(fù)雜。因此從貝多芬音樂中便流露出了更多的“力”。而莫扎特只有到了臨死前的三、四年,才在他的樂曲中透出人同世界相抗爭的“力”。——當然,不論是貝多芬還是莫扎特,“力”都是為了最后求得“和”,求得緩解、緩和,求得高層次的搏斗、抗爭后的“和”:“不識天地心,徒然怨風雨!
莫扎特小提琴協(xié)奏曲還有巴洛克和洛可可語言的痕跡。它沒有貝多芬《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那種交響性建筑結(jié)構(gòu)的緊張和戲劇性沖突——這是19世紀初歐洲人同世界、同自己的沖突!堑,我們內(nèi)在的沖突(Our lnner Conflicts);人同自己過不去;人同世界過不去;人的自我掙扎;以及人反抗自我(ManAgainst Himself)這些永恒主題,必然會造就更豐富、更深刻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
正是這些主題構(gòu)成了貝多芬《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靈魂狀態(tài),所以我們覺得它離我們很近很近。
直到今天,肯定還有21世紀,人反抗自我,人同自己過不去,人同世界、同上帝(造物主)過不去,人同人性相遭遇,以及人的內(nèi)在沖突等等依舊是我們時代的迫切課題,依舊是我們的基本焦慮,當然也是我們時代的心理癥性格(The Neurotic Person- ality of our Time)。
我們都想找到自我,變?yōu)樽晕。在人性的發(fā)展中,我們都想結(jié)伴同行。于是我們同莫扎特、貝多芬……在一起。當然,各找各的伴。結(jié)伴同行是人性的需要。今天的千百萬年輕人則多半喜歡找流行歌手,找刺耳的幻覺搖滾樂。電子音樂的新技術(shù)迎來了不同風格的搖滾。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藝術(shù)在本質(zhì)上都是那個時代心理癥性格的反映。莫扎特的曲子又何嘗不是?當然,他的第一、第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追求過多的裝飾,而第三、第四、第五則是去掉了多余裝飾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莫扎特音樂越往后,越到晚期,他反抗自我、反抗世界和自我掙扎的成份就越多,境界就越高,震撼我們心靈的力量也越大。
在他早期寫的小步舞曲、小夜曲和鋼琴協(xié)奏曲……里,我們就很難找到 人反抗自我、反抗世界和與世界沖突的聲音。這樣的作品必然是淺薄的。不過就世界觀的成熟程度而言,莫扎特15歲的水平,西方其他作曲家要在30歲才能達到。莫扎特是獨一無二的早熟。
人的最后命運和結(jié)局都是人與人性相遭遇。這時候我們的心境只有陷入根本的茫然和惆悵。
我們想在這里再重復(fù)一遍:藝術(shù)作品的極至是教人產(chǎn)生根本的惆悵。否則就不是第一流的藝術(shù)!@一準則最適合建筑和音樂,哪怕是一幢鄉(xiāng)村小別墅,或一首歌曲,其心理效果必然就是如此。
誰能否認莫扎特的最后幾部交響曲的整體結(jié)構(gòu)不是令聽眾惆悵不已的宏偉建筑呢?它的弱奏如同冬天剛過,從潮濕的、剛解凍不久的泥土里透出早春的氣息;它的強奏則像是海上生風暴時的閃電雷鳴……于是我們只有惆悵,慨嘆:“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莫扎特的曲子同一座優(yōu)美的古典主義建筑在我們心中所激起的感官印象基本上是相同的。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當是感官生理學(xué)、心理學(xué)和哲學(xué)的重大課題。然而我們確信,關(guān)于人,關(guān)于大自然,關(guān)于造物主,不是什么都有個最后答案的。當我們不能言說的時候,我們只有沉默,只有敬畏,只有目瞪口呆……
最后作為本章的總結(jié),我們只想說:莫扎特不像貝多芬,貝多芬是位刻意用音響進行哲學(xué)思考的作曲家,莫扎特則更多的是靠直覺,靠感覺來表述自己的內(nèi)心對陽光、月光和星光底下的世界人生的種種印象。即便是對死亡,他也要用舌尖去品嘗。
天妒英才——莫扎特
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chuàng)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成功,被譽為“神童”。1773年任薩爾茲堡大主教宮廷樂師,1781年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而憤然辭職,來到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著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發(fā)出在巨大社會壓力下的明快、樂觀情緒。他廣泛采用各種樂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奧、意等國的民族音樂和歐洲的傳統(tǒng)音樂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賦予它們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完美的形式,為西方音樂的發(fā)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其創(chuàng)作手法新穎,旋律純樸優(yōu)美,織體干凈細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發(fā)揮了復(fù)調(diào)音樂的積極作用,對后世音樂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后宮誘逃》、《魔笛》等著名歌劇,使歌劇成為具有市民特點的新體裁。并作有大量交響曲、協(xié)奏曲、鋼琴曲和室內(nèi)樂重奏。
[ 音樂神童 ]
一、曠世奇才
莫扎特學(xué)起音樂來就如同別的嬰兒學(xué)說話一樣發(fā)自天然。他有一個姐姐叫瑪麗安娜(Marianne)。當沃爾夫?qū)鶆倳呗窌r,在父親給小瑪麗安娜上音樂課的時侯,他就聽著。然后他蹣跚著走到撥弦古鋼琴那里把教材從頭到尾彈得一點不差。到他四歲時,他不僅能彈撥弦古鋼琴,而且開始寫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為樂隊寫一部協(xié)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學(xué)著拉它。有一天,當他的父親和三個朋友正在花園的涼亭里彈奏一部弦樂四重奏時,小沃爾夫?qū)涯堑诙√崆俜植恳稽c不錯地拉了出來!他們都大為驚訝,看著他同樣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
二、音樂旅行
起初,莫扎特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帶到德國的音樂城市慕尼黑。在那里,他們使所有的人都高興得發(fā)狂。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的每一個市鎮(zhèn)停下來,在貴族們的宮殿里開音樂會。在一個寺院里,孩子們在管風琴上以嫻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們大驚失色,因為他們過去從來也沒有試過這個樂器。不久他們就都被邀請到公爵和王子們的家里演奏。后來,他們渴望已久的時刻來到了:他們接到命令,到皇帝的宮殿里去演出。孩子們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們的整個宮廷面前演奏。小沃爾夫?qū)灰蠼?jīng)過各種不同的測驗:他視譜演奏了宮廷作曲家一首難彈的協(xié)奏曲,那作曲家為他翻著樂譜;他在它的主題之上的即興演奏同樣出色;他用一個手指彈琴,又在蒙著一塊布的鍵盤上彈奏。最后,皇帝稱他是一個小魔術(shù)家。皇后送給每個孩子一個鉆石指環(huán),給瑪麗安娜一件白色絲綢服裝,給沃爾夫?qū)患傊鴮捊疬叺牡仙慕z綢服裝。
三、周游列國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馬車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旅行了三年。每到一個有一位公爵或王子掌管宮廷的地方,他們都停下來開音樂會。那些貴族夫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寵愛得這樣厲害,以致父親給一位朋友寫信說:他真希望她們給這孩子的金幣象她們給他的親吻一樣多。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這個孩子出于本能懂得的音樂比許多大教堂教師鉆研了一輩子所學(xué)的還多。”當莫扎特全家回到薩爾茲堡的時候,他們帶的許多有裝飾圖案的精細紡織品、披巾、綢緞、鼻煙盒、戒指和其它禮物足夠開一個鋪子的,但卻沒有多少錢。他們在音樂會上掙來的錢都在旅途中花光了。
四、意大利之行
他的父親不久就意識到:假如讓這孩子在薩爾茲堡呆太長時間的話,他很快就會被世人忘記。于是他又計劃了一次旅行演出,這次是去意大利——一個當時在音樂上非常重要的國家。那時,意大利每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歌劇院,它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唱家在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擠占了當?shù)匾魳芳覀兊墓ぷ。父親認為假如沃爾夫?qū)軌蛟谝獯罄A得名譽的話,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開始了在意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它自始至終都是一項勝利凱旋。富有的夫人們把各種禮物傾瀉到他身上,人們委托他為米蘭的大歌劇院寫歌劇。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單純的老百姓吃驚得以為他的鉆石戒指一定有魔術(shù),要求把它脫下來看看。在羅馬,他們在復(fù)活節(jié)的前一周到西斯廷大教堂去聽一個圣樂作品。合唱班對樂譜戒備森嚴,從來都不準許別人把它抄下來。沃爾夫?qū)氐阶约悍块g里,僅憑記憶就把它寫出來了!
[ 短暫的一生 ]
一、初戀
德國著名音樂家韋伯有四個漂亮的女兒,莫扎特曾愛上了阿洛伊西亞(Aloysia)這個有著美妙的女高音嗓子的十五歲的女孩子。父親因為怕兒子在找到一個好職位以前就結(jié)婚而驚恐不安,他寫信催促年輕人到巴黎去試試他的運氣。象一個順從慣了的兒子那樣,沃爾夫?qū)c阿洛伊西亞灑淚而別,失望而憂傷地到巴黎去了。幾年之后,失意的莫扎特傷心地轉(zhuǎn)回家鄉(xiāng)。他在路上拜訪了韋伯,發(fā)現(xiàn)那漂亮而感情易變的阿洛伊西亞已經(jīng)變了心,對他相當冷淡。
二、婚姻
莫扎特到維也納這個大都市去尋找他的幸運。他的老朋友韋伯一家都在那里。阿洛伊西亞已經(jīng)成為維也納歌劇院工資最高的歌唱家,但是她這時已經(jīng)嫁給一個名叫朗格的演員。莫扎特再一次墮入情網(wǎng),這一次是同阿洛伊西亞的妹妹——那個愉快的、黑眼睛的康斯坦斯(Constance),她也欣然接受了他的愛情。莫扎特的父親還是反對他在沒有穩(wěn)定收入的時候就結(jié)婚。而康斯坦斯的監(jiān)護人卻又拒絕讓莫扎特見她,除非他簽署一個文件,答應(yīng)和她結(jié)婚?邓固顾挂灰姷竭@份文件立即把它撕碎,“親愛的莫扎特,我不需要任何書面的諾言,我相信你的話!痹诮(jīng)過許多麻煩事之后,他們終于結(jié)婚了。過了一天,他們收到一封信,里面寫著父親老莫扎特的祝福。象故事書里面的情人一樣,他們經(jīng)過好的時光和壞的時光,互相間都很快樂?邓固顾瓜蟆短旆揭棺T》里的公主一樣,有講各種逗人笑的故事的竅門,而且在窮困和身體不好的時候也從來不曾失去她愉快的心情;而莫扎特呢,他經(jīng)常把所有的一切借給或送給任何看上去需要幫助的陌生人。三、艱難時世莫扎特是不靠一個教堂或?qū)m廷的職位而能辛苦地掙一點錢勉強糊口的第一批音樂家中的一個—而那是多么窮困而毫無保障的生活呀!為了能收點學(xué)費,他真希望每個學(xué)生都來他這兒上音樂課。他每星期在自己房間里開室內(nèi)音樂會。為此,他創(chuàng)作了一些人們從未寫過的最好聽的奏鳴曲、四重奏和三重奏。在別的時候,他就租一個音樂廳,雇一個管弦樂隊為熱切地預(yù)訂票的維也納貴族老爺和夫人們演出他最新創(chuàng)作的交響曲。正如父親所料,二十六歲的莫扎特成家之后,生活非常貧困。有了子女之后,更是難以糊口,全家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為了改變這種處境,莫扎特經(jīng)常餓著肚子,拖著疲憊的身軀舉行長時間、超負荷的音樂演奏會,然而卻掙不到幾個錢,所得到的只是一些戒指、表和鼻煙壺等既不能吃,又不能當錢使的禮品。莫扎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這些東西送進當鋪,換得一點錢,讓全家人吃上一頓飽飯。
四、薩里埃利
他的****敵人是皇帝的宮廷音樂指導(dǎo),一個名叫薩里埃利(Salieri)的意大利人——一個有學(xué)問但卻并不偉大的作曲家。他是皇帝的大寵臣,使用了他的一切影響來把莫扎特壓下去。甚至當莫扎特被推薦做伊利莎白公主的音樂教師時,薩里埃利也設(shè)法把這位置給了別人。
五、莫扎特和海頓的友情
莫扎特在同時代所有的音樂家中唯一的真誠朋友是他們之中最偉大的、善良的海頓老爸爸。 海頓過分忙于盡他自己在埃斯特哈齊莊園中的職責,以致不能對莫扎特有多少幫助?墒牵斔诰S也納的時候,他常常在莫扎特家里舉行的室內(nèi)樂音樂會上拉小提琴。一次,就在這種場合,他對莫扎特的父親說:“我真心地告訴你,我不得不承認你的兒子是我曾經(jīng)見過的最偉大的作曲家!蹦氐慕豁懬谇缴媳群nD在艾斯特哈濟寫的那些更完整,并且在不同樂器的使用上更加豐富多采。海頓的交響曲是為他在艾斯特哈齊所有的那種大多數(shù)是弦樂器的管弦樂隊寫的,而莫扎特帶頭使用木管樂器,特別是單簧管。海頓不但不妒忌他,而且非常贊賞莫扎特的作品。他自己后來在倫敦寫的 交響曲表明,他從這個年輕的音樂家那里學(xué)習了不少東西。莫扎特深深地熱愛著這位長輩。當海頓要動身到倫敦去的時候,他說:“啊!老爸爸,你已老得不能再到世界上去了,而且你懂的語言太少了!焙nD回答:“我的語言(音樂)是全世界都懂得的。”莫扎特只得含淚向他告別,說他們永遠不會再相會了。他的擔心真的變成了現(xiàn)實:海頓從倫敦安然返回,但他發(fā)現(xiàn)他的年輕朋友已經(jīng)死去了。
六、沒有墓碑的偉人
年僅三十五歲的莫扎特死后,葬于一個沒有墓碑的窮人公墓。下葬那日,是一個風雪之夜。 當時莫扎特的妻子正在重病之中,因此竟沒有一個親屬在場。這一公墓,每幾十年就要徹底翻挖一次,因此一代音樂偉人,就這樣不知所終了。
[ 美妙的“純音樂” ]
一、樸素的自然流露
在本世紀,有人做過這樣一項實驗:把數(shù)十位古今音樂名家的作品的錄音,放給美洲的印第安土著們欣賞。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最受歡迎的樂曲中,大多為莫扎特的作品。由此可見,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反映出人類對美的最原始、最樸素的追求,無怪乎后來的很多樂評家稱莫扎特的音樂為不含任何雜質(zhì)的“純音樂”。
二、“偉大,莫扎特!”
1786年5月,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維也納首次演出。劇院里擠滿了人,觀眾情緒的熱烈是前所未有的。在觀眾的要求下,有些分曲唱了兩次,第三幕伯爵夫人和蘇姍娜的小二重唱唱了三次。演出在無限期地延長,出席觀劇的奧地利皇帝約瑟夫第二不得不下令禁止“再來一個”。在這次演出中同時扮演音樂教師巴西利奧和法官庫爾濟奧的愛爾蘭男高音歌手凱利(1762-1826),在《回憶錄》中敘述這次不平凡的演出說:“莫扎特和他的《費加羅的婚禮》所獲得的徹底成功,是史無前例的。座無虛席的觀眾都是親眼目睹的人,甚至第一次和樂隊一起的預(yù)演,也激起了巨大的熱情。當扮演費加羅的意大利男低音歌手貝努契(1745—1824)用宏大的嗓音唱到費加羅的詠嘆調(diào)時,象一陣閃電一般激起了強烈的反應(yīng),臺上的全體演員和全體樂隊隊員,不約而同地大叫‘好呀,好呀,大師!偉大,偉大,莫扎特!’我想樂隊隊員們從沒有停止過用弓敲著譜架子喝采。而莫扎特呢,我永遠忘不了他那副激動的神情。他神采飛揚,臉上泛起天才的紅光——這是難于用文字來形容的,只好讓畫家用他的生花妙筆來刻劃了!
三、一語成讖安魂曲
1791年7月,正當莫扎特支撐著日趨衰弱的身體,忙于寫作歌劇《魔笛》的音樂時,一位臉色陰沉、身穿灰衣的不速之客,為一個無名的主顧來向莫扎特定制一首《追思曲》(又譯《鎮(zhèn)魂曲》或《安魂曲》),代價是五十金幣(一說一百金幣)。莫扎特接受了他的委托,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星期中,他苦思焦慮地從事于《追思曲》的創(chuàng)作。他感到這個神秘的使命是一種不祥之兆。有一次,他突然談?wù)撈鹚劳鰜。他含著眼淚說,他是為自己寫作《追思曲》。接著又說:“我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我深信有人在毒害我,我不能擺脫這個想法。”(后來長期流傳著一種傳說:同時代的意大利作曲家薩里埃利因為妒忌莫扎特的天才而毒死了他。)11月,莫扎特的身體已經(jīng)虛弱不堪,時時躺倒在床,但還是在為《追思曲》的寫作操心。12月4日,莫扎特叫人把譜子拿到床上,勉強支持著,寫了《熱淚盈眶》(《追思曲》的第七曲)的第一段,并試唱著女低音聲部,他的妻弟霍弗唱男高音,劇院歌手沙克和革爾唱女高音和男低音,四人合唱了《熱淚盈眶》的開頭一段。這是《追思曲》中最哀惋動人的一段,表現(xiàn)了對人類苦難的同情。莫扎特唱到這里,突然感到他已經(jīng)不可能寫完這部作品,他拋開了譜子痛哭起來。晚上,莫扎特的學(xué)生蘇斯邁爾(1766—1803)來到,莫扎特對他講了寫作《追思曲》的一些想法。莫扎特死后,沒有寫完的《追思曲》的最后三樂章(《三圣》、《祝福》和《神的羔羊》),就是由他完成的。在這生命的最后一天里,《追思曲》的寫作始終占據(jù)著莫扎特的心,他甚至在假寐的時候也鼓起了雙頰,在模仿大鼓。到了午夜時,他突然坐起來,目不轉(zhuǎn)睛地凝視著;然后把頭轉(zhuǎn)向一邊,躺下睡著了。12月5日凌晨一時,莫扎特溘然長逝。莫扎特死后查明,向他定制《追思曲》的灰衣人,是瓦爾茨格伯爵的管家羅伊特蓋布。這位伯爵是一個庸碌無能而虛榮心很強的音樂愛好者,為了夸耀自己的才能,常常在家里演奏別人代筆的樂曲,冒稱是自己的作品。這回新死了妻子,他又故態(tài)復(fù)萌,忽然想起請莫扎特寫一部《追思曲》,冒充是他自己的悼亡作品,準備在為妻子舉行葬禮時演唱。莫扎特懷著死亡的預(yù)感寫作這部《追思曲》,不料“為自己寫作”的話成為讖語;而這首沒有寫完的“天鵝之歌”,也就成了莫扎特天才的絕筆。
四、并非“信手拈來”
莫扎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作品。有人估算過,即使一位熟練的抄譜能手,要想抄下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也必須日夜不停地抄上幾年。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作品為編號“K626”的《安魂曲》,但“K626”這一數(shù)字還將不斷被改寫,因為他生前流失的一些作品,在近些年常常被“發(fā)掘出來”。如此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使后人產(chǎn)生這樣一種印象,即莫扎特作曲時一定是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全不費工夫。但事實并非如此。后人曾發(fā)現(xiàn)莫扎特的作曲草稿,其數(shù)量是成堆的。往往一首名曲的開頭,他就要擬定好幾種方案,再從中篩選。莫扎特作曲時常常需要鋼琴,但窮困的他是買不起鋼琴的。因此他常常為了作曲而跑到朋友家去,借鋼琴一用。莫扎特本人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自己作曲的“秘訣”:“沒有哪個音樂家比我更用功了。你舉不出有哪位大音樂家的作品,是我不曾反復(fù)辛勤鉆研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