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網(wǎng)絡(luò))
車絕對代表一種生活方式。
車,解就是一個代步工具。不是什么身份的象征,(有車拉,牛啊。有車開了我是款爺啊什么的)
拿著發(fā)票去買強險、交購置稅、車船費、養(yǎng)路費。上牌時手續(xù)繁雜,手續(xù)制牌兩個地方,跑來跑去,還得看“大人們”的臉行事,最后還得到環(huán)保部門辦理環(huán)保手續(xù),跑的頭暈?zāi)垦,饑渴難耐。想想以后還年檢,每年都得買車船費、養(yǎng)路費等等。想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還要像過日子買醬油一樣買汽油,汽油價格又節(jié)節(jié)攀升,又發(fā)愁了怕開不起。唉!沒有車時想有車,有了車又感覺不爽,這就是工薪一族買車的感覺。
買車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為了虛榮,攀比,那大可不必。死受罪!
我遇見一個月收入才4000的小姑娘,在計劃貸款買車。于是我就問她:小姑娘,你又沒做生意,自己按時上班,地鐵又方便,買車干什么呢?想了半天,實在估計也想不出什么理由來了就說:有時候去超市買東西吧,打車又覺得近了點不劃算,走路又遠了點。所以自己開車去了!聽得我差點沒惡心死。你開車去超市買個方便面不覺得惡心么?裝備了大哥大去揀垃圾,也是揀垃圾的!別以為買了車能證明什么。
說別買車別買車,可就有無數(shù)的人瘋了一樣的去貸款買?一定要嫌自己將來死得不夠慘似的!買吧,買完了加息了不是?油價漲瘋了不是?停車又貴了不是?后悔了不是?新車一上路就掉價了賣也賣不掉了不是?告訴你,油價還得漲!您拿老美1/10的收入,用的是和人家一個價的汽油!
我覺得如果你房子還在貸款的話,而且你還是工薪階層沒必要買車,一年所以費用加起來至少一萬五。鄙視打腫臉沖胖子的想法。
中國人好面子, 用不起我還裝不起,所以大家一起來裝
偶會考慮兩點:
首先,必須滿足經(jīng)濟允許
其次,考慮家庭出入的需求
車是消耗品,貶值也很快。一臺20萬左右的車,一年下來折舊加上貶值恐怕至少2-3萬吧.再加上油費,保險,維護費,管理費,停車費,修理費,等等,一年下來幾萬總是要的。這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guī)缀跏?00%的消耗,沒有任何投資升值或回收利用的價值。
相比較之下,天天打的(不要說坐地鐵,公車了)不過一天幾十塊錢,一年下來也就一萬多。節(jié)省下來的錢,雇得起兩個保姆外加平時在中檔消費場所吃喝玩樂了。當然,如果你有志向的話,也可以把這些錢攢起來進行各種投資創(chuàng)業(yè)活動。
所以工薪階層買車真的值嗎?請大家各抒己見!
如果說買了之后你要放棄什么什么 那奉勸別買 因為車是買來享受的 不是象神一樣供奉的!!!
有錢就買.作為一個消費品是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享受型消費.就像上飯店吃飯和在家里燒來吃一樣,是不好比的.
買車,打車對于大多數(shù)工薪階層,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兩者效果是相同的——甚至打車更方便更快捷。
除了面子上買車似乎有一種自己擁有的感覺之外,其實本質(zhì)完全相同:快捷的代步而已。
一,經(jīng)濟成本:
打車:按每天50元計算(在上海50元可以跑幾十公里,絕對足夠),一個月30天,天天50,1500元,一年一萬七千元左右,十年十七萬。
買車:車價+拍照費+折舊+保險+油價+養(yǎng)護費+路橋費+停車費+意外修理及罰款,車開十年報廢,十幾萬車錢+十幾萬新車錢+各類費用(一年少算點,一萬,十年十萬)。
二,啟用方便
打車:除了少數(shù)情況,基本上隨叫隨開。如果偶有不方便可以輕易設(shè)法解決,比如預(yù)定,包車,私人聯(lián)系熟悉司機等)
開車:比較方便,但是受制約,自己去停車地點。
三,使用方便
打車:不用擔心,司機自會送到目的地。(如需找路問路司機代勞)
買車:找路繞路,交通規(guī)則,加油修理,停車問路,交警攔阻,尋找停車地點。車壞了不能不理。
四,快捷程度
打車:叫車,下車
買車:步行找車,開門,進入,開出,找地方停,下車,步行。
五,保養(yǎng)照管
打車:無需
買車:要經(jīng)常保養(yǎng),要辦理各種費證。
這已經(jīng)證明了,從經(jīng)濟實惠的角度出發(fā),買車屬于不太理智的行為。因為你花了超出其提供的便利和舒適的冤枉錢——人在伺候車,無論是經(jīng)濟上還是精神上。而這些多花的錢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可以把日常生活安排地更舒適更有品質(zhì)。
其實誰他媽的愛開車啊,又曬又累還耗錢,我真的討厭開車,真的真的真的,可是太多的無奈逼著偶去開。要怪就怪政府吧。
其實買車真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如果單純從經(jīng)濟上講絕對是不劃算的,
車車就是一工具,買車和不買車的其實一樣,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提高整體的生活質(zhì)量。別買了車車,提高了您“行”的質(zhì)量,卻把“衣食住”的質(zhì)量給降低了
想象八十年代冰箱彩電的價格,想象九幾年裝一部電話幾千塊。那時候工資才多少啊,中國沒腦的人太多了
有車族沒有考慮安全隱患,除了車禍可就不是zhuang B的問題了。(中國的道路安全很差,萬人事故率奇高),慎重啊。
絕對是觀念問題。現(xiàn)在人的虛榮心都比較強,喜歡顯擺
覺得在現(xiàn)階段的中國還是不買車的好。貴,車的質(zhì)量也和國際不接軌。而且中國有那么多石油么?作為政府來說大力支持發(fā)展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而作為個人來說,還是充分利用公共交通比較好。保護環(huán)境,支持國家也有利個人,一舉三得,何樂不為。至于樓上說老美那么多車,一半浪費一半是不得已。
車是男人的大玩具,玩得起就玩,玩不起就別玩
非常鄙視打腫臉充胖子的購車族。
買任何東西都出于兩個方面:需要和愛好
有其中任何之一的原因,并且可以負擔的起,那么就買的無可厚非
我認為買車的人也一樣,一種是出于需求買車的,一種是喜歡車的
中國人被面子害的太多了,只要車子不是你的累贅,買個又如何?
買車是為了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一個法國老人說得很好:以前在巴黎可以騎馬,但現(xiàn)在只能在假日利去郊區(qū)騎馬。對于汽車的使用,終歸也會走到那一天的。
小城市買車就方便?真是暈死。我一個同學(xué)去年結(jié)完婚立即買了臺俊捷,剛買回來時,那叫一個帥呀,“我就喜歡聽這車門“光”的一聲!”我們旁邊幾個哥們差點沒吐死。就我們這地方,一腳油門都踩不到底呢,就已經(jīng)從東邊到西邊了。煙也從芙蓉王掉到白沙了,何苦那
而且中國的環(huán)境狀況根本不適合開車, 大城市, 想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的, 上下班時間, 賭車時間絕對比開車時間多. 做地鐵雖然擠點, 但絕對是最為省時間的方法.
趁年輕存點錢做點投資更為實際, 到了不愁錢的地步了, 直接買超級跑車, 純?yōu)閵蕵窅酆?
記得<窮爸爸富爸爸>提起過, 汽車屬于負資產(chǎn), 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經(jīng)濟上的利潤.
做為一般百姓, 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 買不買車都無所謂.
但做為一個年輕的投資者, 或者說想闖一番事業(yè)的人來說, 買車是不劃算的, 畢竟省下可觀的金額(不是必要的)能做更好的投資, 給你以后帶來更為豐厚的利潤.
20來歲人最忌諱的就是亂花錢,例如買房啊,購車啊,這些都是不懂理財?shù)模?/p>
其實不用某某專家算,你自己算一筆賬,如果你買房或者買車,貸款或者家張的錢,
按照窮爸爸富爸爸那套理論,這些都是投資行為,叫做負資產(chǎn),
中國人活的累,不是一代人的問題。很多工薪階層說買了車,生活質(zhì)量發(fā)生了變化,或者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實,這些都是一些虛的口號,大部分人買車的錢,是自己省吃省用,攢下來的,很多有車的工薪階層,買了車,穿衣,旅游,生活質(zhì)量上面,省之又省,哪里談的上什么生活質(zhì)量提高?大部分工薪層都是貸款買車,平日里節(jié)約的不行,還周末經(jīng)常帶著老婆孩子城市周邊游?笑話!那是一個幻想而已。很多有車的工薪層,只是上下班路上方便一點,現(xiàn)在交通狀況這么差,說方便也有點牽強。買車后花費的時間,還更多!除了上下班,大部分時間都是停著不用的。有孩子的,周末很多學(xué)校都忙的不行,培優(yōu),英語,興趣班,大部分都是母親帶著孩子搭車,或者地鐵,有車的,也很少有父親送的,理由都是,父親很忙。天知道,鬼知道父親在忙什么?有錢的人,買車提高的是男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妻子老婆孩子關(guān)系有多大?只有男人心里明白!多了去的男人,買車后,婚外戀,偷情,養(yǎng)二奶的,俗話說,中國男人買車,真正自己的老婆坐的少,別人家的女人坐的多!年輕的,泡妞的多了去了。工薪階層買車,確實是不明之舉!當然,工薪階層里也分層次的,高級打工的,收入高的,買車養(yǎng)的起,方便生活,也是行的通的。樓主強調(diào)的是普通的工薪階層,身邊實在是太多這樣打腫臉充胖子的工薪階層了,省吃儉用買車,外人看了都是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其實,內(nèi)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對于這樣收入的工薪階層,我也和樓主一樣,勸大家,不要裝了。中國人就是這樣,什么都喜歡攀比,做樣子給別人看,一點不實在!凡是,都要量力而行!
車只是一種工具,是我們花一定的代價來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凡是代價和目的差距太大的都屬于SB。因此,買車或者不買,都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
每天平均跑40KM以下的買車是SB.用車少不如打車劃算.
一部分用車量很少的的有車簇被國家的政策所逼成為傻B,如果取消了養(yǎng)路費路橋費等等各種費,購置稅等等各種稅,把他們都放在油價里面,應(yīng)該說這樣他們就不是傻B了.
虛榮心作怪。說實話,有時候看得我都難受,稍微一多跑,心疼油錢,心疼得要死。路面稍微一不好,心疼自己的車子,嘴里還罵罵咧咧。有的人干脆買了車。一個月跑不了幾次,整天停在院子里。這都是我親眼看見的工薪買車族。這和90年代初充大款買手機的屬于一類人。買了手機不敢打,整天關(guān)機。更何況這不是手機,養(yǎng)車費用只會越來越貴,這是國情決定的。買個電動自行車多實惠?干么買車?
有錢還得省點,做點投資,還有賺,買車? 就是燒錢。而且還是高值易耗品。
其實現(xiàn)在有車也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充啥面子,至少在成都是這樣,車只是個工具。
自己經(jīng)濟能承受,又需要車子代步當然買個車更好!如果買了車,生活質(zhì)量下降了,那寧愿不買車了。
很多人盲目心里。買車以前自己要考慮清楚想過哪種生活?有車的生活和沒車的生活是不同的,自己想要什么就去做吧!
車代表了駕駛樂趣生活姿態(tài),
養(yǎng)車確實成本很重,這倒是真話。以一臺十萬元的經(jīng)濟型轎車計算,在大城市一年使用連折舊一般要近3萬元,這就提醒我們,在大城市家庭年收入(三口之家計)沒有十萬元最好不要買車,當然,買車是生意、工作急需就另當別論!
買車,看看自己是哪類?
1、炮妞
2、工作需要
3、休閑生活
4、面子
5、真的喜歡速度
國人確有愛面子的特點,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家家都買錄像機的時候,那時大家收入不過幾百元。當時有外國人參觀國人家庭驚呼:中國人很有錢嗎!
對習(xí)慣(舍得)打車的人來說,買車絕不會提高生活質(zhì)量。對不習(xí)慣(不舍得)打車的人來說,買車也許會提高生活質(zhì)量。因為以前不打車,現(xiàn)在買了車要多用,否則賺不回本(裝B?)。
但有一條,家里兩口子,一臺車怎么用? 必須有個人當車夫了,也就是一個人生活質(zhì)量上升,另一個下降。
在上海買車還有個理由是占車位和買上海車牌,目前不斷在漲,屬于投資性質(zhì)的。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生意人,車不能給你帶來收入的,就是純消耗品。一年連折舊+運營費用+投資(利息)損失大概在3~4萬,占一般小白領(lǐng)收入的30%—50%。 這筆錢完全可以去國外度假了。
有位說可以開車去外地。我可以肯定的說,長途旅游,飛機(動車組)+包車的旅游質(zhì)量要高的多。短途旅游,以上海到杭州為例。 出上海大約要1個小時+2小時滬杭高速,單程3小時,如果當天要回來,一天就有6小時要開車,你敢盡興的游玩嗎? 恐怕同車的人去景點玩,你自己在車上休息吧。否則回程車毀人亡的概率是很大的。從經(jīng)濟上說也不會差多少。高速公路的過路費高啊。 相信有車的朋友是深有體會的,沒車但想買的朋友當然是不以為然的拉。
有錢人花錢是不需要理由的,錢不多的人真的該花的時候也是必須得花的,沒錢又不需要的話就看你是不是癡迷者了,如果以上幾樣都不占的話就別跟風(fēng)了!
買車肯定比打車花錢,這是鐵定的,單是降下來的車價都夠打車了。但為什么還要買車呢?(轉(zhuǎn)載)
一、買車方便
很多時候坐出租車不方便,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或者節(jié)假日,大家都忙著打車,輪上你要等很久,如果你有急事就更慘了。
買車不一定為了身份,但至少不用麻煩別人。比如大家在一起聚會老要想著找別人蹭車送回家就不大好,如果在場還有你有所求的人就更不好。
二、買車可以自己掌握時間
上下班或者辦點事自己掌握時間的能力會強很多,就算打車或者打電話叫車也不一定什么時候能到。
三、買車可以去很多地方
很多地方公交、出租都不去,而且往往是比較好玩的地方而不是人山人海的景區(qū)。
四、買車可以放很多東西
包括平時要用的東西放在車上,相當于第二個小家。去超市的優(yōu)勢更明顯,大包小包的一堆如果沒有車,要拎著去打車也挺不方便的,你要買了點鮮活或者冰凍的東東就更著急了。
五、買車可以隨停隨走
很多時候要去好幾個地方,離得也不遠但也不近,這個時候打車最惱火,就算你愿意花錢司機也不愿意等,總共就幾公里你要打好幾次車?
六、買車減少了很多糾紛
不管是打車還是坐公車,總有很多不愉快的經(jīng)歷,為了塊八毛的爭那口氣,想起來都窩火。當然安全也有一丁點關(guān)系,雖然可能性很小,但確實報導(dǎo)了太多和出租車有關(guān)的兇殺案。
七、買車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
至少感覺上自己有車了,花錢的時候會更大方一點,畢竟是有車一族,錢不就是賺來花的嗎,車都買了,還在乎這一點?!還有坐在自己車上的感覺會很清楚地告訴你,還是開車舒服啊,這里面包括音樂啊,空調(diào)啊,抽煙啊,有一種掌控的感覺,難怪都說車是男人的大玩具。是啊,活這么累,又不是小孩能去玩泥巴打水仗,有這么個大玩具總算找到點快樂了。
八、買車會有更多的朋友
可以加入車友會,自駕游之類的。另外,親友借你的車或者搭車也是一種人情。保險公司的人找你可能反而麻煩。
九、買車可以增長知識
和車有關(guān)的知識肯定增加了,相關(guān)的旅游資訊,本市或者鄰近的交通狀況也多知道一些。
十、買車可以帶來經(jīng)濟上的利益
業(yè)務(wù)上方便一些,對個人信用也有很大好處,申辦信用卡額度高一些。
買車不好的地方也挺多:
一、費錢,不多說了。
二、停車,違章,事故,也都是花錢的事。事故的話如果形成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好習(xí)慣應(yīng)該不會影響到人身安全。反過來想行人也會被車撞就好了。
三、不愿意別人用自己的車,可又怕得罪人。
四、很容易酒后駕車,血的教訓(xùn)!
五、如果經(jīng)濟情況不適合買車,那才真的慘,就知道什么叫壓力。。乐亟档蜕钯|(zhì)量甚至個人生活家庭生活會搞垮。其實本條同第一條,再次強調(diào)。
個人總結(jié)是,如果經(jīng)濟允許,買車還是好。賺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沒有車的生活不一定不好,但能夠享受車所帶來的方便,為什么不享受呢?雖然包括本人在內(nèi),一般都把買車和打車的付出和所得相比,其實二者沒有可比性,沒人會把買車的錢用來打車,買車前基本上都是坐公車,這二者才有可比性。
工薪層買車,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心理學(xué)上講到的“從眾效應(yīng)”、“羊群效應(yīng)”,這是人的本性,所以也不必拿來評論。
我自己有車,但若是去中關(guān)村、西單這樣的鬧市,我從來都是打車,堅決不開車,這和錢倒沒什么關(guān)系,實在受不了堵車和停車的罪。雖然打車也一樣堵,但不操心啊,瞇一覺,或者聽聽ipod什么的,總比握著方向盤隨時準備加塞兒或反加塞兒悠閑吧。到了地方也不用滿世界轉(zhuǎn)悠\排隊去找\等個停車位。這種痛苦,坐車的人是體會不到的。駕車的樂趣。呵呵,就北京這交通狀況,還樂趣呢?開過一陣子車的人都不說這話。當然買車自己開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有時一天要去好幾個地方,公司、球場打球、飯館、酒吧。。?偛荒芏即┮粯拥囊路,自己開車可以多放幾件在車里,隨需要更換。不是都嚷嚷買車改變生活方式么?這才是。偶爾去郊區(qū)兜兜風(fēng)什么的,那不叫生活方式,那叫偶一為之的瞎溜達,而且我懷疑會有多少人能長期保持這個愛好,大多都只是在車將買未買時的憧憬。
北京4環(huán)以內(nèi)堵車太嚴重,買車也要仔細考慮考慮到底有沒有用,別為了顯擺而買車。其實買車還是打車,和收入也沒太大關(guān)系了,有車有房一直是廣大工薪的基本理想,什么事兒一牽涉到理想,就沒法再提性價比了。
中國的路況在世界范圍之內(nèi)都是很差的。有錢也不行,在北京上海這種地方的高峰時間,就算你開個坦克,也照樣睹你一個半小時。當然,除了非常非常有錢可以開飛機的除外。ǖ悄阋詾橹袊畷试S你開嗎?呵呵)。在這樣的路上開車,沒任何的駕駛樂趣可言。而且國內(nèi)的馬路殺手也非常多,很多駕校都沒上完就出來拉高速了,你不去撞他,但是他要來撞你啊,砰的一聲,稀里糊涂就做了炮灰了,真的不值得。國外的路況比中國好很多,因為人家人口少啊,基數(shù)少。而且人家大多數(shù)開車都很規(guī)矩。說了那么多,也是對國內(nèi)的很多狀況不是太滿意。只是希望國家發(fā)展的同時,也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吧。
是否買車,其實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其中有很多因素,要綜合的考慮。比如說我吧,我就是喜歡車,我喜歡開車的感覺,所以在我的經(jīng)濟條件能夠承受的范圍內(nèi),我當然選擇買車,這不是一種榮耀、不是貪暮虛榮,不是隨大溜,這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愉悅的感覺。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在自己喜歡的東西面前,人往往有失理性。只要這種理性的失衡是在可控范圍內(nèi)的,那也無傷大雅。
是否買車,就要看車這樣?xùn)|西,能否給你帶來快感!我記得我一位愛車的朋友說過一句話,他說,無論每天工作有多累,只要一下班,往自己車里一坐,感覺就已經(jīng)回到家里,無論路上有多堵,這種放松愉悅的心情一直陪伴著他。
家里有錢行,每月就開那么點錢還買個破車,純屬裝,虛榮心在做怪。
如果家庭月入在1W以下,就暫時別買純私家車,除非自己的工作的確需要用車,有車并不能展示什么面子,因為現(xiàn)在有車的人實在很多,因為裝逼的人實在多。真正讓自己開出去,覺得有面子的車,也并不是工薪階層所能買得起的。如果一個大男人僅僅開輛QQ代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后面豎起中指表示鄙視。
私車對99%工薪階層只是一種點綴!
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一味的跟風(fēng)。
真正玩車養(yǎng)車不計成本有錢的主不會參加這個討論;為吃飯發(fā)愁暴赤貧的人也不會聊這個。其實大伙心里都清楚自己過得怎么樣,每個人生活環(huán)境不同,答案也不同。一點也不需要買車,省下的錢買點好吃的好玩的,跟老婆旅旅游。
(轉(zhuǎn)載)
汽車是個奇怪的東西,人人都知道它很危險,而且從買車那天起就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從你口袋里掏錢,如果只是代步,其實真的不如texi實惠。但大家就是喜歡它,名義上為了代步,其實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種feeling。有人說汽車是男人的大玩具,也有人說它是移動的家,我覺得都不貼切。買房和裝修也會讓你exciting,但房子給你的感覺象是父母,永遠以溫馨的懷抱迎接你的到來,卻少了一份激情。而汽車,是男人的情人,沒錯!能和你互動,能聰明的體會你的想法,并且以實際行動告訴你她的感受。雖然要花你的錢,有時候也會耍點兒小脾氣,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嘿,咱玩的不就是這種心跳的回憶嗎?
中國的確存在家庭沒必要買車而且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去借錢貸款買車,這樣其實就是臉面消費,很不理性,現(xiàn)在很多人都是硬撐著買好車。殊不知在國外買車是把它當作方便的交通工具,而不是炫耀的資本,更不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國外人買車的支出比例大家可以去查找,一定會比國內(nèi)人買車支出比例小的多,歸根結(jié)底就是消費心理問題,不只是車,其它很多方面亦如此。
在中國買車除了真的有實際需要,每天都必須使用,或者真的是有錢,不買車錢也放家里發(fā)霉.不然的話,買車絕對是虧的,二手車還算了, 新車每年要折舊,還有和國際接軌的油費,停車,養(yǎng)路費等等. 使用壽命才15年,頭5年每年不知道要貶值多少.而且國內(nèi)的二手車市場非常不發(fā)達,你買的新車很難賣出去. 就象證券市場里所說的流通性差,只有一級市場,沒有二級市場的證券, 本身就缺少價值. 而且開車真的那么好嗎? 我天天開車開的累, 偶爾坐坐別人的車, 真是天大的享受啊. 還最怕堵在路上, 有內(nèi)急的時候,是非常鍛煉人的意志的, 你要是被堵在長的看不到頭的路上,保證郁悶死. 工薪階層,本來錢就不是很多, 買車絕對是降低了生活品質(zhì).其實你們面的那點小麻煩,比如說下雨打不到車啊, 近郊旅游等等,除了家里有人發(fā)急病 根本不是什么大問題. 你想想,你一年能淋到多少次雨? 要是讓你每淋一次雨就節(jié)省2000塊,你想不想去淋一下? 或者說乘個旅游BUS去近郊, 就能節(jié)省1000塊? 你們所想到的每一個小小的理由, 背后都是大把大把的錢啊. 要辛苦工作才能掙到的,可是卻被車給白白的吞了.除非你的錢真能多到有了車對你的日常生活不夠成任何影響,或者交通實在不便, 不然買車是非常虧的.
養(yǎng)不起車,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最鄙視一些開私家車的人,平日里趾高氣昂的,開不起我們這些擠公交車的平民百姓,然后一聽油要漲價了,就急吼吼的趕去加油站排隊,好像加上一箱便宜幾分錢的油,就能撐到下次漲價!養(yǎng)不起車,你買車做什么?開車是享受生活,不是讓你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還要擔驚受怕的。說一千道一萬,有錯的是目前鼓勵私家車消費的短視癥。素質(zhì)不高就別開車,路上堵的要命,就是某些素質(zhì)不高的開車人造成的!養(yǎng)不起車,還是把私家車賣掉,洗洗睡吧!
大城市有個車有時候麻煩好多好多,****的矛盾就是停車問題。老家這面親屬都買車了,裝的套牌什么都不交,油也能搞到政府票,路邊隨便停,確實方便也確實比出租好。其實買不買車就是看你的情況而定罷了。話說回來還是有什么身家,量力而為,謀定而后動,大家都應(yīng)該理智點。
沒車的時候羨慕有車的,到有了車了開上2年就后悔了,真羨慕哪些摩托車、自行車,堵成這樣了照樣到處竄。
人總是有一些奇怪的思維,你騎單車,鬼和你談合作;你踩摩托,大家會覺得你是打工的,你開20萬的車,大家會覺得你小康了;你開100萬的車,大家就覺得你肯定資產(chǎn)不少與1000萬。我朋友就是利用這個思維定勢成功的讓別人以為他很有實力,結(jié)果做成事。人很賤的,總是會不自覺的想結(jié)交高檔次的朋友,你有車沒車,朋友圈是不一樣的,你要是不信,等你有車后再來反駁我吧。買個車,就等于買了一個耗錢機器,這個是肯定的。你卻沒看到,有了車后,你的賺錢數(shù)量和生活質(zhì)量,都不可相提并論了。還是等你有了后再來批判吧。沒吃過豬肉的人,有什么資格幻想豬肉的味道?有什么資格說豬肉不好吃?難怪別人說你酸。
本來買車就是那些錢很多很多的人的事,中國現(xiàn)在的狀況確實很多人有點裝B,不過看你覺得什么重要,是有車的感覺+有車的方便重要 還是留著錢做別的事重要,自己取舍罷了。沒有對錯的。
買車可以說是一種虛榮心,車是百分之百的消耗品,沒有升值空間。但是如果購車后,生活質(zhì)量不會因為用車而降低,就是值得的。
俗話說“買得起車養(yǎng)不起車”,養(yǎng)路費,汽車保養(yǎng)費,維修費,保險費等等太多了,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有時要是弄個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就更沒個譜了,如果你還不明白這具體指的是哪些費用的話,就看看這吧。罰款、規(guī)費滯納金驚人;疏于保養(yǎng)花大錢;不買保險導(dǎo)致因小失大。
“買得起養(yǎng)不起”既是很多車主的共同感慨,也是很多欲購車者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養(yǎng)車貴在于汽油貴、修車貴、停車貴、交警罰錢太狠、滯納金高得沒譜,更在于車主的稅費負擔太多太重!巴ㄐ匈M”沒有法律依據(jù)和政策允許,完全是地方“土特產(chǎn)”。豈止是通行費,在許多城市還有一項久遭詬病的進城費,上海的進城費是30元/次,連地級市也向外地車主收取5元進城費。連不合法的通行費、進城費都如此難以撼動,路橋費、保險費等合法收費就更不用說了。
經(jīng)濟適用車每年開支超萬元,工薪階層買得起車養(yǎng)不起。很多消費者在擁有了住房之后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擁有一輛私家車?墒且坏┯辛塑,他們很快又有另一種感覺,買得起車卻養(yǎng)不起車。油價一個勁兒上漲,日常的養(yǎng)車費用的增加,對于工薪階層的消費者來說,成了真正的“負擔”。有車一族:年花費上萬元。私家車方便、舒適,但是養(yǎng)車甚至比買車還難。雖說買車就像現(xiàn)在買房子一樣可以貸款,但平時開車的花銷就不是個小數(shù)目。據(jù)有車人士講,車的檔次越高,費用也就隨之增加;就像供房一樣,房子越好,其相對的物業(yè)等費用自然也就升高了。
汽車很危險,買車需謹慎!壓力過大,房奴變“車奴”需謹慎!
華南師范大學(xué)經(jīng)濟與管理學(xué)院教授、博導(dǎo)楊永華曾經(jīng)撰文指出,“養(yǎng)車的固定開支有六項:
1.車船使用費,每年100—200元;
2.養(yǎng)路費,按車型不同向公路部門繳納一定的養(yǎng)路費,私人轎車一般每月200元,全年2400元;
3.保險費,包括主要險種,如車身險,第三者責任險,車輛失竊險等等,一般在5000元以上;
4.固定停車費,一般每月費用在300—600元之間;
5.年檢費。各地規(guī)定不一,一般是50—250元;
6.其他費用。廣州市規(guī)定跨珠江的幾條橋?qū)嵭幸淮涡允召M,轎車1年交1000元。不管你過不過橋,都得交費。這幾項固定開支加起來,一年少則15000元,多則20000元!
“養(yǎng)車的消耗性開支包括四項:
1.油料收費,主要是燃油;
2.保護修理費;
3.過橋費和高速公路使用費;
4.臨時停車費。每天出行都要把車放在停車場,比如,你到商店購物,汽車不能停放在商店旁邊的馬路上,而要放在附近的停車場,這種臨時性停放轎車按時間收費,不到1小時按1小時收費,一般是每小時5—10元。
“在買車和養(yǎng)車過程中,稅是一個大頭。有人算過一筆賬,如購買一輛桑塔納所交的稅費占最終總支出的35%以上。在汽車出廠以前,廠商交繳17%的增值稅,5%的消費稅,2.5%的消費附加稅,合計24.5%;出廠后,消費者購買上牌前,要先繳車輛購置稅,為車價的10%左右。此外每年要交養(yǎng)路費、車船使用稅等,還有名目繁多的各項不合理收費。中國這筆錢花得比較多,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多了好多倍。比如美國,轎車購置稅的計征各州不太一樣,最少的不征,最高的不超過車價的6%!备鶕(jù)楊永華教授的計算,在汽車“二級市場”產(chǎn)生的費用名目繁多,幾乎每種費用的后邊都有一個“機構(gòu)”在操縱,當然這些費用都是需要車主自己承擔的。正是這些繁多的費用阻礙了很多在汽車市場邊緣游蕩的消費者,一位公司職員告訴記者,“咬咬牙,或者貸款,還是能買一輛汽車的,但是買回來后產(chǎn)生的多種費用我承受不了。”
在對汽車消費環(huán)境的抱怨中,各種名目的過橋費是受到攻擊的地方之一。一些收費地段總借口這地段當年修建的投資沒有收回,所以還要繼續(xù)收取費用。
燃油稅何時惠顧老百姓,如果稅務(wù)部門通過加油站征收燃油稅,那么就要停止現(xiàn)行的養(yǎng)路費,而養(yǎng)路費是由公路部門來管理和征收的。這就勢必帶來部門之間的異議,部門利益難以協(xié)調(diào)。所以遲遲不能出臺,盡管有消息說國稅總局已經(jīng)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影響汽車消費的環(huán)節(jié)還有很多,過橋費的取消和費改稅只是車主和準車主的部分期望而已。 (陳東)
“買得起而養(yǎng)不起”的現(xiàn)象,如今在汽車消費中絕非偶然。仔細算一下,如果我們購置一輛8萬元左右的轎車(如富康、賽歐、羚羊等),一年需要支出的費用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車輛折舊費:按使用10年計,8萬元每年折舊費為8000元。
2. 機會成本:即把購車款存入銀行所獲利息。8萬元每年的利息至少1500元。
3. 車輛保險費:一年至少要3500元。
4. 養(yǎng)路費:每月110元。
5. 油料費:按每年至少行駛兩萬公里計,以百公里耗油8升算,年耗油1600升。按現(xiàn)市價算,一年油料總計約6000元。
6. 易損件及零配件費用:每年需2000元左右。
7. 車輛保養(yǎng)費、年審費:小轎車一般行駛7000公里做一次二級保養(yǎng),約需450元,平均一年約1200元;年審檢測費為100元。
8. 車船使用費:小轎車每年260元。
9. 停車費:按至少每晚3元計,每年約1000元。
10. 其他費用:包括車內(nèi)裝飾費、洗車費、路橋費、交通違規(guī)罰款、意外剮碰修理費等等,每年按1000元計。
以上各項費用加起來,就算可以免費停車的話,再除掉折舊費、機會成本這些隱性的費用不計,每年也要15380元如果每年用這15380元錢“打的”的話,平均每天約43元,基本上可以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你看,到底“買車”、“打的”哪個合算
上海人嘴上很流行的話:“車買得起養(yǎng)不起。油費、養(yǎng)路費、保險費、停車費等等加起來一聽頭就要脹!庇谑桥笥巡灰啦火垼耗阋荒牮B(yǎng)車的消費是多少?追問之下,我粗粗一算,油費每月約600元,一年下來7200元,保險費4000元左右,養(yǎng)路費3000元,再加上停車費,平均每年養(yǎng)一輛私家車得15000元左右。問這話的是一位50有余的媒體高級記者,他說買帕薩特的錢他有,就是覺得養(yǎng)不起這家伙,他還在繼續(xù)痛苦地猶豫。我最近見到他不是在帕薩特駕駛室,而是在44路公交車站。他說買車不如買房,前者是消耗品,后者是不動產(chǎn),一個會折舊,一個能增值。這位高記正是典型的上海人對買車的心態(tài)。開車不如打車,一個月1000塊錢打的可以打得飛起來。
在沒車時,你的活動范圍是10公里,有車后你的活動直徑就猛增到100公里。如果你沒車,在10公里以上的范圍突然有電話讓你去聚會、碰頭、聊天、吃飯,一般你會懶得去(指沒預(yù)約的那種),你潛意識里會覺得沒什么急事、重要事還要花來回打的錢不值或沒必要,這樣久而久之,你跟朋友的聯(lián)絡(luò)就會越來越稀疏,那你的社會信息源也隨之枯萎、閉塞,信息少了,你賺錢的渠道自然也就少了。這種無形資產(chǎn)往往易被我們忽視。那些沒有目的性的碰頭聚會,常常是你去前不知道會產(chǎn)生什么效益的,而恰恰是這種不功利的閑扯,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幾個同學(xué)在瞎聊,你是律師,他是搞房產(chǎn)的,她是教師,你是醫(yī)生,說著說著,事情就來了:"哎,幫個忙,我朋友正好想買套房子……我朋友的朋友想請個好點的教師做家教……我的親戚要開刀想找個醫(yī)術(shù)高超的外科大夫……諸如此類,效益說不定就在里面了。車輪一滾,你的信息鏈就被激活,信息一活躍,買車養(yǎng)車的成本不就回來了嗎。至于車給你帶來的形象、身價、快感就恕不贅述了。買不買車,有很多賬可算,也有很多種算法。反正我不想算,一算頭就疼,心就累。最重要的只有一條:車對你有多重要?比如你喜歡車的程度,比如對你生命的意義,又比如對你活法作用等等等等?傊I和不買都不會犯錯誤,把錢換成開車的瀟灑和把錢放在箱底都會制造出幸福。(吳建民)
“買車?買得起,養(yǎng)不起!边@是在汽車大面積普及的今天常聽到的一句話。尤其是小排量、緊湊車型紛紛上市,買車代步并沒有想象中困難。但是車價跌了,油價卻一路攀升,導(dǎo)致了人們在買車時首先考慮排量、耗油量,甚至有人戲稱大排量、高油耗的車子為“油老虎”。
買得起車用不起車 京城悄現(xiàn)“捧車族”。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買得起車用不起車。所以,有些已經(jīng)買了車的人不用車,寧可把車“捧”起來閑置,美其名曰“捧車族”。特征是買車用不了幾回;捧車原因養(yǎng)車費=購車費×2;影響因素住房成本壓力大,不少有車族表示,房貸成本高其實是他們減少用車的重要因素之一!艾F(xiàn)在有些后悔,當初看大家都買車,自己也就跟著買了一輛,沒仔細計算過這些費用。”車價一降再降,車已經(jīng)不再是奢侈品,越來越多的人放棄攀比心理,務(wù)實地選擇了先供房后供車。要考慮折舊成本,跟房子不一樣,汽車即便長期停放不動也會有各種機件的老化和銹蝕。專家建議那些捧車的消費者盡量不要長期停車不用,因為長期不用的車輛并不等于保值,也不見得比經(jīng)常使用的車性能優(yōu)良。另外,捧車族一定要考慮將來把車作為二手車賣出時的折舊因素,雖然國家規(guī)定的使用期限為15年,但是在二手車市場通常是以10年為折舊期的,10年以上的車輛僅剩下很少的一部分殘值。
私家車不是唐僧肉。汽車出行使用最多的停車場,包括住宅小區(qū)內(nèi)的停車場和各種臨時性的停車場,都采用商業(yè)性的方式經(jīng)營,車主停車都得付費。城市道路建設(shè)是政府投資修建的,有些地段是與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等單位合作修建的,沒有動用汽車的稅費。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內(nèi)部的某些道路,都是按商業(yè)方式操作的。由投資商投資興建,然后取得了路橋一定年限的經(jīng)營權(quán)。經(jīng)過政府批準,投資商設(shè)置收費站,對來往的車輛收費取得收入,用以還貸和歸還投資,F(xiàn)在看來,投資路橋的獲利比較高。比如前幾年議論紛紛的洛溪大橋,收到的過橋費已經(jīng)是投資資金的好幾倍。為了讓轎車進入千家萬戶,要讓老百姓養(yǎng)得起,要逐步降低名目繁多的稅費。有關(guān)政府職能部門要轉(zhuǎn)變一個觀念,私家車不是唐僧肉,要把私家車看作是一個平常的商品,像羅卜青菜一樣,不要反復(fù)交幾次稅。地方政府要嚴格遵守中央的有關(guān)規(guī)定,不能隨便決定車主交這費那費。
道路養(yǎng)護費,汽油費,潤滑油費,汽油添加劑費,保養(yǎng)維修費,估計最少也要1200元。有人曾形象地總結(jié)了在廣州買車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月薪2000元人士,應(yīng)列入“買不起車”行列;月薪3000元人士,可列入“買得起車,養(yǎng)不起車”行列;月薪跨入4000元人士,基本上“買得起車,也養(yǎng)得起車”——但這車的檔次限于10萬元左右或以下的經(jīng)濟型車;月薪6000元人士,擁有私家車的檔次可以在15萬元左右的中低檔車;月薪上萬元人士,私家車的檔次才可以在20萬元左右的中高檔車。廣州養(yǎng)車的難度由此可見一斑。那么剩下的1000元維持基本生活消費也是相當勉強的,更別說存款,或者應(yīng)對突發(fā)事件(如大維修等)。而結(jié)了婚之后,還要面對養(yǎng)小孩的壓力。相比較之下,家庭月收入(兩口之家)6000元以上才考慮買車,才是比較有安全保障的。同樣的月收入雖然在京、滬、穗養(yǎng)車比較艱難,但在一些小地級別城市養(yǎng)車卻可能綽綽有余,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只能說養(yǎng)車難的情況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些大城市尤為突出。在有了車之后,生活質(zhì)量卻難以得到相應(yīng)的提升,那倒不如不養(yǎng)車(因為工作等特殊需要而買車的除外)。對于車子這種奢侈品,還是需要進行理性消費。
月工資5300元,一年到頭沒有錢剩余,養(yǎng)車使我徹底變成了一個窮人,所以最近正想以50000元買掉,重過“富!钡娜兆印pB(yǎng)一個小孩1500-2000元/月,小車也是1500-2000元/月。我只是想說,汽車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要買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車——說實話,其實咱們的觀點是差不多的,我認為現(xiàn)在絕大部分買車人的消費都超前了,但是也不能太夸大的養(yǎng)車費用,或者只拿收入說事,要看凈資產(chǎn),是,你月薪好幾萬,可是卻貸款買了好幾棟上百萬的房產(chǎn),那么算下來,你的凈資產(chǎn)不僅是負的,而且還負得很多,那當然不能買車,可是這種情況下不能買車,你不能怪養(yǎng)車費用高呀??得怪你自己的投資管理有問題,誰讓你投資了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產(chǎn)呢?有什么樣的收入,必然要有什么樣的消費,這是這個社會環(huán)境決定的。
捧車族。隨著油價上漲,汽車附加費的逐年上漲,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買得起車用不起車。買得起“馬”卻添不起“料”的有車族越來越多,所以,更有一部分人先是眼紅著去買車,買來后全完全無力承擔養(yǎng)車所需費用,寧可把車“捧”起來閑置,把昂貴的消費品變?yōu)榱耸詹仄。美其名曰“捧車族”。簡言之,捧車族是指買得起車卻用不起車的人群。
“捧車族”日益增多,造就“捧車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汽車太多導(dǎo)致道路交通堵塞,開車還沒有走路快的事情時常發(fā)生。在一些大城市,無論何時,待行車輛都排成長龍。不少開車上班族常常要提前2小時出發(fā),才能保證上班時間不遲到;二是汽車附加費用太高,使用成本迅猛增長,壓力太大使消費者無力使用。由于中國消費者對新生事物的好奇與熱衷,使得中國汽車消費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中國人的勇敢消費,讓美國、韓國、日本、德國的汽車商們獲得了大量財富,一些本已餓得皮包骨頭甚至面臨倒閉的車工廠,因在中國市場獲得了營養(yǎng)和能量重新“長”得肥頭大耳。中國人用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供奉著全球的“汽車剝削族”。 “捧車族”是悲哀的。他們的悲哀不光是體現(xiàn)在自己身上,更關(guān)鍵的是給中國汽車社會和汽車產(chǎn)業(yè)敲響了警鐘。 “捧車族”們不但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而且把這些財富直接變成了閑置物品,根本無法達到這些財富或者生產(chǎn)工具所應(yīng)該具備的作用——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更大的財富。這不但是對消費者自身的傷害,也是對社會的一大傷害。但愿中國“捧車族”快速消失,不要為了短期的經(jīng)濟增長就把中國消費者當成敢死隊員。
買得起養(yǎng)不起,都市“捧車族”捧著汽車過日子。“除了夏天最熱和冬天最冷的時候,開車有什么好的?現(xiàn)在知道了,把車當身份的,基本都是沒什么身份的!焙呛牵瑳]想到吧,在提倡環(huán)保節(jié)約型社會的當下,有車也可能不是件好事,更何況石油價格飛漲,有很多人買得起馬卻添不起料。所以,買了不開,寧可把車“捧”起來閑置,美其名曰“捧車族”。這不,有人說了,全國上下齊“捧”,想來有趣,你的身體會越來越棒的,堅持!
周一至周五,愛車放在停車場。
石油價格的飛漲,影響了全球經(jīng)濟的通脹,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勢必會受到影響,而且已經(jīng)受到了影響。“全球經(jīng)濟還沒有這么直接地影響過我們的生活,這說明中國已經(jīng)融入到世界當中,這也是遲早的事兒。那么,我們怎么辦呢?應(yīng)該有些措施!本W(wǎng)友“一生有你”就是一個新近加入的“捧車族”!芭踯囎濉边@個網(wǎng)絡(luò)上悄然興起的新名詞,是指那些買了車卻不整天開,平日上下班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或步行,周一至周五將愛車放在停車場,只是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出去游玩或者是為了接送上學(xué)的孩子、上醫(yī)院的老人才開車的一個新興的群體!拔也焕碡,財不理我!薄暗础闭f。社會環(huán)境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在不影響生活質(zhì)量的前提下‘捧車’,這也是理財趨于理性的一種方式嘛。”
與之對應(yīng)的,車多自然交通擁堵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了。在被調(diào)查的8個城市中,北京人上下班擁堵成本最高每月為375元,其次是廣州和上海。北京的上班族,如果能利用堵在路上的時間進行工作的話,收入將增加12.5%。用車成本太高了,開不起,結(jié)果就出現(xiàn)了“捧車族”。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養(yǎng)車負擔一路上揚的大趨勢下,已經(jīng)有近一成的“有車族”成了捧車族。車本來就是有四個輪子到處跑的東西,誰愿意總是捧在手里?捧車族的無奈無非源于兩點:一是用不起,油太貴,停車費、過路費繁多;二是堵不起。王女士說,每月工資、獎金的一小半都拿來“伺候”它了,真是心痛啊!
支出
一年汽油費 9000元
一年4次保養(yǎng) 1600元(每5000公里做一次保養(yǎng),每次400元×4次)
養(yǎng)路費 1680元
更換配件費 1000元
日常停車費 1095元(每天平均3元×365天)
車輛保險 6000元
一年總計 20375元
我也是上班太近了,所以一周也就開一兩次,周末開的多一些,也算半個捧車族吧。打算把車賣掉,何苦花錢養(yǎng)著還賠錢。不是我比較笨,停車確實是個大問題。
多數(shù)車主不知養(yǎng)車花費 “捧車族”增多,私家車雖然多了,但是對于買車后的保養(yǎng)費用,大多數(shù)人還是不懂,尤其是現(xiàn)在的“菜鳥”級車主,對保養(yǎng)車可謂是一竅不通。
“捧車族”是指買了車以后卻把車閑置起來“捧”著很少開的。都市“捧車族”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多數(shù)車主表示少開車是為了節(jié)省養(yǎng)車費用。但實際生活中,“捧車族”往往為捧車所累,捧車同樣帶給他們不少的困擾及無奈。
買了車以后發(fā)現(xiàn)養(yǎng)不起。自從有了車以后,我的生活水準就直線下降,好一些的餐館也不敢進了。終于在開了半年多后,我又買了公交月票,上下班不開車,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開開,F(xiàn)在家里總讓我把車賣掉,說房子都沒買呢,錢卻都花在汽車上了。
談生意用的車家用太浪費
開車不如騎電動車方便
養(yǎng)車費用知多少
捧車其實省不了多少
二手行情太低讓捧車族陷入困境
買不買車需要務(wù)實的心態(tài)
買了車后即使不開,每月也要固定支出一筆費用,就像通常手機有個“基本月租費”一樣。而且一輛車如果長時間不開,還會影響到車內(nèi)蓄電池等很多部件的壽命,一旦發(fā)生故障,保養(yǎng)和維修費用可能更高。受汽車消費時代大潮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有車族”,而事實上,在中國城市生活中,汽車還沒有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買車不需要趕潮流,不需要大家買了就跟著買,也不需要別人買好的就跟著買更好的,而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買不買車需要務(wù)實的心態(tài)。
道路擁擠開車不如走路快。天天堵車讓他煩躁不已,而油錢大多花在堵車的路上,更是叫他郁悶!斑^去我騎自行車到單位才要20多分鐘,現(xiàn)在開車上班一般都得40分鐘,碰上不好的日子,堵一個小時也正常,出門費一個月就得近千元。比自行車還慢,比自行車還貴,你說我干嗎還要開車呢?更別說自行車還能鍛煉身體,節(jié)省出來的不光是時間,還有油費!
成本過高工資難付養(yǎng)車錢,“養(yǎng)車比養(yǎng)孩兒都難!”他算了一筆賬,按照現(xiàn)在的油價,每月至少需要千元以上的油費;大概每年要保養(yǎng)4次,每次保養(yǎng)費用500~800元不等;每年的保險費加上各種稅費要幾千元;每月停車費要幾百元;再加上每年為交通違章準備的1000元罰款。平均下來每個月光車輛支出就占到他工資收入的一半左右。而改開車為租車,平時坐公共交通工具,省油錢;出去玩的時候租個車,省養(yǎng)護錢,絲毫沒有影響生活,壓力卻小得多。“我真有窮人一夜翻身做主人的感覺!崩钕壬ΨQ。
公交便捷坐車不比開車差
“灰塵車”多租車公司空車少
雖然“捧車”可以看作是一種生活節(jié)儉主義的表現(xiàn),但是汽車不同于一般商品。
所謂“捧車族”就是那些買了車卻不用,寧愿把車“捧”起來閑置,而只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才開車出行的新型用車人群。在養(yǎng)車負擔一路上揚的環(huán)境下,近一成(8.2%)“有車族”成了“捧車族”。車主們“捧車”原因分幾種:其中,近4成有車族表示是“為了節(jié)省油錢”而“捧車”;接近3成(28.6%)的有車族為避免高峰期的擁堵而“捧車”;其他的車主則表示停車費太高、停車不便。還有兩成的車主由于單位離家近,買車的目的僅限于休息日的休閑娛樂活動。
私家車主們對“買車容易,養(yǎng)車難”這句話的感受越來越強烈。
在我國大城市中,上海人的上班距離最遠,成都人上下班效率最低,北京人乘車次數(shù)最多,武漢人日常生活出行范圍**** ,一切都在重組。那些失去工作的或者剛剛開始找工作的人們發(fā)現(xiàn),試圖在家門口找一份合心意的差事,越來越難。城市的功能分區(qū)逐漸明朗,如果你不幸看中一份遠在城市對角的差事,那么你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學(xué)著習(xí)慣消耗在路上,要么干脆失業(yè)。
現(xiàn)在真的很懷念過去自行車王國的日子,騎自行車既環(huán)保又經(jīng)濟,既鍛煉身體安全系數(shù)又高,因不用操心堵車而實際速度還快。乘坐汽車,兩三公里、五六公里的路程因堵車而在耽擱了一兩個小時,有這個時間還不如騎自行車。堵車的過程和結(jié)果就是堵心,把人弄得很郁悶很煩躁,還會耽誤上學(xué)上班,尤其是有急事要辦一旦被堵車那就是火上澆油,可不得了。私家車激增,在效率和效益兩方面給城市交通造成沉重負荷,同時是成品油緊張的一大根源,按照可持續(xù)科學(xué)發(fā)展觀,我國應(yīng)該把發(fā)展公共交通事業(yè)放在首要位置、優(yōu)先發(fā)展的地位,私家車的發(fā)展應(yīng)讓位于公交車,公共交通理應(yīng)長期成為我國社會交通的主導(dǎo),宜盡早進行國家干預(yù),限制私家車不僅是未雨綢繆而且理應(yīng)是當務(wù)之急!
私家車車主:節(jié)日期間他并沒有感受到私家車給自己帶來的便捷!巴獬鲇瓮嬉淮,由于堵車耽誤在路途上的時間太多,而且,也耗盡了精力。更讓人窩火的是,公園、旅游景點到處都是車,找個停車位真讓人頭疼!痹谟瓮孢^程中飽受了“行路難、停車難”,以后外出盡量少開車,也想奉勸那些準備購買私家車的市民們,為給城區(qū)交通擁堵減壓,為不受“行路難、停車難”折磨,盡量不要買私家車。“在公園玩了4個小時,我時刻擔心違章停車被交警抓住,也怕車被自行車擦掛了!遍_車出門感覺成了累贅。
上班路難行,堵車又堵心 私家車增多、車輛違規(guī)行駛、路面過窄導(dǎo)致經(jīng)常堵車。私家車井噴涌出一路“擠”。
不少電動車的買主都是有車族,有的還一買就是兩輛。汽油漲價和上下班高峰堵車是他們準備放棄開車改騎電動自行車的主要原因。一位李先生直白地告訴記者:“有些人說騎電動車環(huán)保,我就是為了省錢!我家離單位騎車20分鐘的路,可上下班有時光堵就能堵上半個小時,而且油錢也貴,停車費也漲了,還是騎充電的自行車方便!绷硪晃恍〗銊t告訴記者,她已經(jīng)開了兩年車,也是因為油價和堵車的原因想改騎自行車上班,“不過開慣了車,再騎車覺得太累,騎電動車就舒服多了,速度也快很多!
港城一些車主開始“棄車用腿” 原因嘛,有健康的考慮,堵車和停車難也是主因。
采訪中,不少“棄車用腿”族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選擇騎車或者走路的出行方式,一來由于油價越來越貴,比較“差錢”;另一方面,也是受市區(qū)堵車和停車難的影響!澳闶遣恢蓝萝嚨耐纯啵瑒偲鸩骄蛣x車,或者原地不動呆半個小時,心情相當煩躁! 井噴的私家車使堵車現(xiàn)狀日趨嚴重。停車難更是越來越困擾有車族。無論是小區(qū)還是單位停車場,停車位難求成為常態(tài)。不少市民不得不將車停在馬路邊上,或者停在離目的地很遠的地方。堵車和停車難,讓私家車主很上火,與此同時,油價也在不斷攀升中,從去年的每升5元錢左右到現(xiàn)在的6元多,車主們越來越感覺開車就是燒錢。
“買車?買得起,養(yǎng)不起!边@是常聽到的一句話。
務(wù)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