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音樂流派/不同風格的爵士音樂
Ragtime 拉格泰姆爵士樂
從嚴格來說,Ragtime不是真正的爵士樂。Ragtime沒有即興演奏和布魯斯音樂的感覺,這種分割對于早期的爵士樂的形式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Ragtime鼎盛期是1899年至1915年,其中最為知名的要算鋼琴音樂。這種風格大多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其對位法和節(jié)奏融合了古典音樂和行進音樂隊音樂的特點,在后來的爵士樂風格中都被迪克西蘭爵士樂音樂家風格采用,新奧爾良爵士樂這是爵士樂最早的音樂風格。大致是從1895年當巴迪·博爾登在新奧爾良組建自己的第一支樂隊時開始,這種音樂就在新奧爾良演奏,直到1917年斯托瑞維爾俱樂部不幸關(guān)閉為止,Ragtime未能留下任何錄音資料。然而由于后來的原創(chuàng)迪克西蘭爵士樂隊在1 917年的成功以及20年代許多成功演出的資料的保存使我們有機會感受到這種音樂的風格。由于新奧爾良爵士樂強點合奏,因此沒一件樂器在樂隊的角色所受到了嚴格的限制,通常,小號和短號使樂隊中重要角色,常常演奏旋律部分,而長號則是和音的主要部分,副部則通常由短號演奏。節(jié)奏部相對穩(wěn)定,通常包括鋼琴、圓號、低音大提琴和鼓,Ragtime同早期的行進樂隊又直接的淵源。由于這種音樂相對來說,和音較為基本,合奏通常表現(xiàn)的主題,因此一直是爵士樂中最為歡快和最容易接受的風格。
Traditional jazz 傳統(tǒng)爵士
傳統(tǒng)爵士(Traditional jazz)的概念首先出現(xiàn)在1930年,當時爵士創(chuàng)作者們正試圖從新奧爾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日趨回退到世紀初搖擺時代(the swing era)音樂的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在1940年,有一個主要的富有生機的新奧爾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如象被同時代許多藝術(shù)家包括路·沃特(Lu Watters)、唐克·莫非(Turk Murphy)錄音及稱道的邦·約翰遜(Bunk Johnson) 。還有喬·奧里佛國王(Joe "King"Oliver)、杰利·羅爾·默頓(Jelly Roll Morton)他們的音樂,和這些復(fù)蘇的先鋒們一樣。有個詞Dixieland”就是用來描述那些重新光顧老爵士的白人音樂人,就如一些基于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爵士音樂人例如艾迪·克頓( Eddie Condon)、布迪·自由人(Bud Freeman)等的錄音。今天傳統(tǒng)爵士("traditional jazz")這個詞也用來形容那些早期極有影響的拉格泰姆(ragtime)、布奇·伍奇(boogie woogie)、哈拉姆步子鋼琴(Harlem s tridepian),甚至所有的對爵士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的音樂形式。
Work Song 工作歌
又稱為“勞動號子”,19世紀中期美國南方黑奴在工作時所唱的歌曲,后來成為藍調(diào)和Minsttel Show的重要創(chuàng)作題材。
Big Band & Swing 大樂隊和搖擺樂
在大致從1935-1945的大樂隊時代,爵士樂在美國正處于流行文化的最前沿。在這個國家,有至少十位或更多的成員組成,常以薩克斯管為主,銅管部分由喇叭和長號擔任,節(jié)奏則由鋼琴、吉他和鼓控制的樂隊形式是最常見。大樂隊變化著各種風格進行演奏。那些專注于編排民謠的伴舞的樂隊(Dance Band)則很少強調(diào)爵士或者即興表演,象那些由蓋·拉姆巴都(Guy Lombardo )和魏納·王(Wayn e King)領(lǐng)導(dǎo)的,常被指為“甜樂隊”(Sweet Band)。而那些有強勁節(jié)奏、獨奏善于即興創(chuàng)作演出的樂隊,象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和Coung Basie ,就被稱為搖擺或重樂隊("Swing "or "Hot" Band)。但是確切的定義搖擺音樂是不容易的。大致的認同是:搖擺是一種節(jié)奏形式,樂手通過控制音樂進行的節(jié)拍和律動來造成樂手之間的緊張和放松從而在聽者中間產(chǎn)生一種興奮和愉悅。二戰(zhàn)之后,新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和流行歌手的增多導(dǎo)致大樂隊的衰落。然而這種流派卻一直延續(xù)至今,并且派生出爵士樂歷史上廣受歡迎的波普、重金屬,和許多其他的后搖擺音樂形式。通常搖擺樂是一種帶有黑人風格、活力充沛、熱力十足,讓人聽起來會忍不住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手足舞蹈的爵士樂。它和舞蹈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 在紐約哈林區(qū)的「薩伏伊舞廳」,舞客們發(fā)展出搖擺的早期風格,後來逐漸演變?yōu)樗乃钠骄?jié)拍的流暢輕快舞蹈。通常,搖擺樂是以大樂團的型態(tài)來演出的,就如同我們在科波拉的「棉花俱樂部」這部電影所看到的一樣,所以,有些人定義大樂團型態(tài)所演奏的爵士樂,就是搖擺樂。在1930年代,隨著收音機的普及和經(jīng)濟大恐慌的結(jié)束,搖擺樂開始風行。代表人物,班尼·顧德曼(Benny Goodman)艾靈頓公爵(Duck Ellington )格林·米勒(Glenn Miller)。
Blues 藍調(diào)
Blues的產(chǎn)身升是為了抒發(fā)感情,聽起來比較憂郁,與當時的白人社會截然不同。代表人物是W.CHandy,出生在1873年的美國阿拉巴馬州,被譽為“藍調(diào)之父”。
Boogie-Woogi 布奇·伍奇
可以直接稱為"Boogie"。這原本是藍調(diào)鋼琴演奏的一種特殊風格,後來許多爵士樂手也因熟悉這種演奏方式而將它引用到爵士樂的表演上,并因為聽眾的歡迎而大為風行。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爵士樂」和「藍調(diào)」之間某種親密的關(guān)系。在表現(xiàn)這種特殊風格時,左手保持以八小節(jié)的節(jié)奏運作,甚至必要時得重復(fù)固定的節(jié)拍增強低音特質(zhì),右手則修飾旋律。因此,每當這種樂曲演奏時,厚重的音色很容易被聽出來。
Bebop 咆哮爵士 也稱為比波普,通常簡稱為波普。
是爵士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現(xiàn)代的,強調(diào)快節(jié)奏風格的音樂。雖然最初被認為是激進的和令人驚咋,但現(xiàn)在它以被認為是爵士音樂中基礎(chǔ)和經(jīng)典的形式。成型在四十年代早期和中期,咆哮爵士樂手們在對重要的搖擺時代音樂輪廓建立的貢獻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完成撂大量的細節(jié)工作,例如Coleman Hawkins和Lester You ng。并且,和早期的爵士比較,出現(xiàn)了許多的新的、更快的即興創(chuàng)作方式,能在更小的空間包容更多的意象、思想、情感,在變調(diào)和弦的使用上大大增加。一些大的樂隊在探究波普,一些小的組合如五重奏之類則是****的。在演奏上頻繁的切分音及多重主旋律的進行達到了一種空前的程度。旋律處于一種飄浮不定狀態(tài),導(dǎo)致出現(xiàn)許多人感覺刺耳和躁動不安的聲音。從而出現(xiàn)一個大的爭論。一些人認為,這是一種期待已久的音樂,一個的大突破,而另一些人害怕咆哮爵士注入的高深離奇會疏遠大部分的聽眾。雙方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咆哮爵士在爵士音樂史上的深遠和持久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如果說搖擺樂是在向樂迷示好,那麼咆哮樂就是向樂迷豎起中指的那種爵士樂。但咆哮爵士的發(fā)展卻使得爵士樂更加歐洲化,也更加非洲化。所以,也有人說,咆哮就是爵士樂的「藝術(shù)音樂」。就音樂的表現(xiàn)特質(zhì)來看,咆哮樂似乎和爵士樂發(fā)展的傳統(tǒng)大相逕庭,但這種結(jié)果并不是一種革命,而是一種演化的結(jié)果。雖然咆哮的節(jié)奏強音比較難以預(yù)測,它基本上仍采用搖擺樂快速的四四拍。此外,雖然咆哮在和弦上(而非旋律上)進行即興,但是其和弦卻仍只是根據(jù)舊有和弦加以修正所產(chǎn)生的。咆哮爵士代表人物,包括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肯尼·克拉克(Kenny Clark)、狄西·葛雷斯比(Dizzy Gillespie)、塞隆尼斯·孟克(Thel onious Monk),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不甘寂寞,盡管是在大樂團的編制里演奏,但他們?nèi)圆粩嗟膶で笞晕冶憩F(xiàn)的機會,也因著這樣蠢蠢欲動的 表現(xiàn)欲望,1940年,他們四人在哈林區(qū)的「明頓玩具屋」(Minton's Playhouse)結(jié)合起來,咆哮爵士終于誕生了。
涼派爵士和咆哮爵士正好是對應(yīng)的兩種風格。1940年晚期,Charlie Parker成了新一代爵士樂手的偶像,大家都想學(xué)的和他一樣。但有一個人不一樣,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比Charlie Parker吹奏的更快、更高、更熱,更重要的是,他更清楚的知道,這不只是技術(shù)上的無法超越,而是思考速度上的無法超越。這個人就是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因此,Miles Davis采取了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思考方式,他要吹奏的比任何人都低回、緩慢、冷靜。在1949年至1950年間,Miles Davis率領(lǐng)的九重奏所錄制的唱片,曲風冷靜并巧妙的穿插獨奏的飄忽音樂,稱為「涼派的誕生」(The Birth of the Cool),從此Cool也因此被定名了。
West Coast Jazz 西海岸爵士
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專用來描述冷爵士中一個重要的派,指來源于加利福尼亞,從四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現(xiàn)風格的爵士,以Bud Shank,jimmy Giuffre,Art Pepper和許多其他人的作品為典范。冷爵士有時也被作為缺乏情感來加以嘲弄。其實它通常是技藝艱深的美妙的音樂,需要音樂家的全神貫注和一詮釋,和許多現(xiàn)代風格的爵士一樣。
Hard Bop 硬咆哮爵士樂
也成為改良咆哮爵士樂。50年代中期,涼派爵士所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雅、抒情的特色,開始被覺得壓抑、情感空虛、不真實,這其中很大的一個關(guān)鍵是因為搖滾樂的影響,尤其是我們所熟知的搖滾樂巨星貓王。包括涼派爵士的開山祖師Miles Davis在內(nèi),也開始在尋找爵士樂的另一個出路。查爾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鉆研咆哮、藍調(diào)及福音三種音樂類型,并開始創(chuàng)作、編排足以兼容這三種樂風的大曲子,可說是Hard Bop的代表。所以,聽起來Hard Bop的樂風與Be bop較接近,但演奏質(zhì)感較深沈。50年代后期硬咆哮爵士樂發(fā)展為兩個支派:Soul Jazz(靈魂爵士樂)和Funk(放克爵士樂)
Modal Jazz 調(diào)性爵士樂
也稱為音形爵士樂,所謂的Modal本指中古時代的教會式音樂,但在爵士樂中, Modal是指音樂中使用大調(diào)和小調(diào)以外的音階,這樣說可能會有點奇怪,但比較正 確的說法是,為尋求更簡單、更有氣氛的架構(gòu),Modal以單一音階或反覆進行的一組音階為基礎(chǔ)。每當使用的和弦有變化時,音階也隨之變化,亦即彈奏的音符并不限定于曲子調(diào)性,Modal Music跟Tonal Music不同,Tonal Music使用的和旋大都是基于本身的調(diào)性而生,且通常會維持一定的長度,一般來說,至少在四小節(jié)以上。,它的特性比較接近印度音樂,因為他是以水平線型態(tài)而非如同和弦的垂直型態(tài)為主。它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受不了Bebop嚴格、制式化的和聲規(guī)則。就如同Miles Davis所說的:「如果根據(jù)和弦演奏,你會知道 在三十二小節(jié)後,和弦都用完了,沒什麼好做的,只好換花樣重復(fù)你剛剛才演奏過的東西。」由Mi lesDavis在40年代中期所錄制的“Kind of Blue”,是第一張重要的Modal Ja zz唱片。也是40年代中期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爵士樂唱片。
Free Jazz 自由爵士
從Bebop到Modal Jazz,爵士樂手們一寸一寸的慢慢松開士樂的桎梏,并把它推向越來越大的自由。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某一天,一個來自德州的薩克風手奧涅·柯曼(Ornette Coleman),他決定他愛怎吹他的薩克斯風就怎麼吹,并錄制了一張「Free Jazz」專輯,F(xiàn)ree Jazz因此張專輯而定名。Free Jazz是以完全自由式的即興概念和集體即興的作風出發(fā),打破一切舊有的爵士樂風格,以尋求每位參與演出者的自由解放音色。
廈門吉他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