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年沒摸琴,之前自學6年。自學之路是很苦悶的,尤其是在身邊沒有琴友的情況下自學更是如此。
我不否認世界上存在天才,他們對技巧領悟能力超強、自身條件優(yōu)越,兼?zhèn)渑c生俱來的樂感。但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不 是天才,更為遺憾的是,我們這些平庸之人恰恰還要在沒有人指點的情況下自學,所以,我們經常走彎路。
我第一次接觸吉他是1996年,先后有過6把吉他,電琴、箱琴、古典都接觸。因為我不喜歡唱,所以我一開始就把精力放在吉他獨奏上,續(xù)而自學指彈。在那個時候,似乎已經有“指彈”這個名詞,但定義模糊,所以我當時對自己所學習的風格也沒個定論(后期轉向古典吉他自學),實際上確實學的很雜。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是五年未聞吉他聲,最近一個多月心血來潮,買了把琴又開始玩了起來。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看看現在吉他發(fā)展的情況如何。我發(fā)現,自學吉他的環(huán)境比上世紀90年代好了很多,至少各種曲譜、教材、資料豐富了許多。唯一沒有變的是,吉他愛好者們仍舊是“野路子教野路子”,很顯然,這樣的結果就是教出來的還是“野路子”--似乎吉他的技巧還蒙著神秘的窗戶紙--我原以為再神秘也是窗戶紙,一捅就破,沒想到10多年了還是老樣子。
我一向對國內所謂的吉他教育者極為不滿。他們似乎只寫兩種教材,一種是學院派教材,對自學者一點用也沒有,完全是上課時由老師講解用的教材;另一種是號稱適合自學者的教材,大多有粗制濫造之嫌,對自學中普遍遇到的難題,和解決方法也沒有說清楚!甚至很多自學者學了幾年,仍分不出什么是正確的彈奏,什么是錯誤的彈奏,這樣的教材是無法使自學者得到提高的,相反的完全是扼殺了自學者的自學熱情。
吉他自學者們因為學習環(huán)境相近,所以自學的經歷也多少相近。遇到的問題都具有普遍性,可遺憾的是,至今未見任何“吉他教育者”系統的將這些問題總結并在所著教材中闡述清楚。怎么辦?自力更生!自學者們聯合起來,將指彈中國這個論壇變成自學者交流、解惑的圣地。ㄎ艺J為現在這種氣氛還不夠濃)
今天我先發(fā)第一彈,就右手音色的控制問題談一談我的淺見。一方面為了拋磚引玉,引高手出來發(fā)言;二方面是為了吸引廣大自學者對技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讓我們拋棄浮躁,漸漸形成務實、求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吉他是右手的藝術!
自學指彈的朋友們,請你們將左手從那些以你目前的水平根本無法勝任的復雜指法和快速運指中解脫出來,少走些彎路,因為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
自學指彈的朋友們,請你們將右手從那些拍來打去的對琴的非常虐待中解脫出來,沒學一就學二是不明智的,少走些彎路,因為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
吉他是右手的藝術,我們?yōu)榱藦棾鰞?yōu)美的旋律而學吉他。也許對于不以音樂為終身職業(yè)的業(yè)余愛好者來說,能陶醉在自己彈奏的曲子中是最高的追求--如果你學了2年吉他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很可能你正在走彎路。
我們要追求的是干凈的演奏和美妙的音色,讓快速音階見鬼去吧,讓拍拍打打見鬼去吧。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人使用高超的技巧能使音樂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而一個基礎很差的人使用高超的技巧是對聽眾耳膜的折磨。同樣一把琴,一個高手彈起來聲音洪亮,音色飽滿,強弱變化豐富,而一個低手彈起來聲音巨大(或特小),音色虛而不實,雜音很多,延音不夠,強弱無變化,節(jié)奏機械。
今天是本人發(fā)表的第一彈,因為篇幅所限,我們主要集中在右手音色問題上展開討論。
一、首先探討一下指甲彈奏還是肉彈奏的問題。
在古典吉他世界中,一百年前有兩個流派,一為甲彈派,一為肉彈派。甲彈派彈奏音量大而響亮,缺點是雜音多。肉彈派音色柔和, 演奏干凈無雜音,缺點是音量較小。而現在古典吉他則流行指甲和肉兼?zhèn)涞难葑喾椒ā?/P>
我在自學鋼弦吉他的過程中,為了得到滿意的右手音色,曾嘗試過ima三指留很長的指甲,也嘗試過把指甲全剪掉,純粹用肉彈,結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后,我還是選擇了以肉觸弦,以甲撥弦的方式來演奏。以指尖的肉觸弦是不會產生觸弦雜音的,而以指甲撥弦也解決了音量的問題,并且,此法亦可在指甲撥弦的響亮音色中加入肉音,實為****演奏方法。注意,這要求你ima三指的指甲不能太長,關于指甲長短與音色之間的關系,我們稍后再說。
但p指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自學者對p指的音色是很頭疼的。我的方法是,p指在一般彈奏中僅用肉來彈(這需要你的p指有一定的力量),有特別需要表現低音的地方,則以肉兼甲法彈奏。這原本是我自篡的方法,后來發(fā)現某古典吉他大師亦推崇此法,我甚為得意 。
很多愛后者有一個誤區(qū),就是喜歡把吉他彈的聲音巨大。當然,右手力度是一定要訓練的,彈奏聲大固然是好的。但音量是為音樂而服務的,大家練的是樂器又不是兵器或者一陽指。俗話說不怕長得丑,就怕長得丑還出來嚇人,音量和音色之間必須要找到平衡點,僅僅音量大,聲音刺耳,實在是對聽眾****的折磨!
二、關于觸弦、繃弦、放弦的討論
很多古典吉他教材上都說過,右手彈奏分為三個階段--觸弦、繃弦、放弦。但這三個階段到底該如何理解,如何表現,則沒有哪本教材說的清楚。此外,鋼弦琴也必須深入學習這三個階段才能得到好的音色。
1、觸弦。
指手從指尖向弦運動開始,到接觸到弦為止的這個過程叫觸弦。
在這個過程中,指尖的肉和指甲同時觸到琴弦。我個人的感覺是,指尖的肉起消除雜音的作用,給人一種“止弦”的感覺,而指甲只是貼在琴弦上,為繼續(xù)下一個步驟做準備。因為如果是指甲先碰到弦,雜音很難避免(甲彈派名家彈奏亦有雜音出現)。
觸弦時觸弦點和手指的觸弦角度是極其重要的,直接決定放弦時的音色。
所謂觸弦點,就是指尖相對于琴橋的距離。越靠近琴橋處,泛音越大,音色較剛,越遠離琴橋,泛音越小,音色越柔。每個人因為手指、指甲等自身條件有差異,****觸弦點便也有差異,大家明白了原理后可自行鉆研。我的觸弦點是音孔稍稍偏后的地方。
所謂手指觸弦角度,是指手指與弦產生的夾角--我們以指肚完全平行于琴弦為0度,以手指左側完全平行于琴弦為90度。但為何觸弦角度的不同會影響音色呢?因為琴弦振動方向垂直于面板的時候音色飽滿厚實,而琴弦振動方向平行于面的時候音色就會發(fā)虛!我們通過對手指觸弦角度的調整,盡量減少平行振動,使琴弦能夠更多的垂直振動,從而得到相對飽滿厚實的音色!在實踐中,手指觸弦的****角度一般為45度,具體因人而異,原理如此,請大家自行鉆研。
2、繃弦。
手指從即將用力開始,到弦即將從指甲上滑過的這個過程叫繃弦。
這個“繃”的動作相當短促,只是一種感覺而無法實際測量。但這個感覺卻相當重要,他決定了發(fā)力后的音量。 很多自學吉他的人都忽略了繃弦這個動作,讓人感覺每個音都是用整個手的力氣掄起手指頭往琴弦上砸(這個描述雖然夸張了點,但就這個意思)。總之 ,這三步中缺少哪一步都不會得到好的彈奏效果。
3、放弦
弦從指甲上滑過,到手指離開琴弦放松下來的過程叫放弦。
實際上弦不是簡單的被你撥響的,而是在你指甲的弧度上滑過!所以我們說“放弦”而不說“撥弦”,這一“放”一“撥”區(qū)別大了。
琴弦在指甲上滑動的時間越長,泛音越少,音色越飽滿,但太慢了音色也會變得不清晰。反之,滑動時間越短音色越亮。所以,長而尖的指甲滑動時間短,音色較亮,圓而大的指甲滑動時間長,音色飽滿,指甲厚,滑動時間長,指甲薄,滑動時間短。。。。所以 ,在放弦這一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找到“放”的感覺(不是撥),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指甲形狀。指甲形狀問題我們下面專門討論。
三、關于指甲修剪的討論
鋼弦琴不同于古典吉他,所以指甲修剪方式也是不同。并且每個人情況不同,還要慢慢尋找適合自己的修剪方式。 我只說比較普遍的 修剪方式。
ima三指的指甲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我認為指甲超過指尖1mm是不夠的,至少要1.5-2mm,但是再長就會在彈奏中出雜音。指甲要磨的圓滑,尤其是左側,要有圓潤的弧度(但不必像古典吉他那樣磨得左右明顯不一邊高)。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ima三指的彈奏音色完全一樣。一般來說,a指指甲比m指薄一些,那么彌補的方法恐怕只有涂指甲油增加厚度了!
四、演奏中感情表達的問題
大家先不要迷信大師一定有超能力,要相信自己通過練習也完全可以做到。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人類為何發(fā)明了音樂。世界三大藝術:音樂、文學、美術。音樂是為描述創(chuàng)作者情感而存在的,文學是為用抽象的文字描繪形象的事物而存在的,美術是為了描繪景物而存在的。
如果你希望演奏不機械,有感情,那么你要做以下三個步驟: 1、你自己先得有感情。首先你要理解你所演奏的曲子中的感情,你可以去盡量揣摩作曲家的感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情而做出新的詮釋--怎么做都無可厚非。 2、你需要通過嫻熟的技巧將你的感情表達出來,只有這樣,聽眾才會感受到你的感情。如果聽眾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那么你就是個成功的演奏者。 3、給自己找個有一定欣賞水平的聽眾。
什么是感情,這是很主觀的問題,我們暫不討論。主要討論一下技巧。
技巧高低是相對而言的,因為技巧是為音樂而服務的,而音樂無非是四個要素:節(jié)奏、音高、音量(強弱對比)、音色(我這么表達實際上很不準確)。
這么說吧,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毫無理智和感情,卻能演奏出任何大師的曲 子,那就是錄音機(如果你嫌不夠就搞3D立體電影錄制機和放映機)。錄音機本身不具有情感,但它能把大師演奏的節(jié)奏、音量、音高、音色忠實復制,誰也不會認為有什么問題。我的意思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你以低劣的技巧演奏出來的曲子仍舊是沒有感情的!
怎么辦?我們就要在節(jié)奏、音高、音量、音色上下工夫!這點我們就要向錄音機學習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超過錄音機)--我們要追求精確的細節(jié)。節(jié)奏就不說了,對自學的人來說并不難(除非不愿意好好學點基礎樂理)。音高是要靠左右手配合實現的,假設你現在左右手的配合能力為10分,那你就不要去學100分的曲子,至多學15分的曲子。音色前面已經說過也不說了。音量和強弱對比我們要好好鉆研了:1、你得能聽出CD中演奏的強弱變化--你得有這個耳力;2、你的設備能夠使你有發(fā)揮的空間--你得有一把好琴;3、你的右手至少要嫻熟掌握7級由弱至強的力度?傊覀抒情的曲子,盡你所能copy吧!要有力爭分毫不差的精神!
我堅信,扎實掌握幾首你能夠完美演奏的曲子,比學100首彈的亂七八糟的曲子有意義的多。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但一個愛好者將拿手的曲目彈到專業(yè)水準卻很正常的!記住,技術高低是相對而言的,一個人技術水平一般,但能生動演奏符合自身技巧水平的曲子的演奏者就是成功演奏者!
我寫這個文章的用意是很清楚的,就是希望廣大自學吉他的朋友能夠找到正確的演奏方法。我很希望出現圍繞專業(yè)問題進行討論的氛圍,畢竟這種討論會使我們進步。
廈門吉他網
廈門吉他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