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獨奏音樂會曲目安排五個原則
成功的獨奏音樂會通常都有著巧妙的曲目安排。這里有五個原則有可能在你的音樂會曲目表上得到體現(xiàn)。
1. 對比原則。
依據(jù)樂曲的特征,華麗炫技性的曲目通常接著是抒情曲目。這種原則有個缺點,一旦節(jié)目過長,到音樂會的最后聽眾就會“runs a fever”,這種對比原則比較適合較短的音樂會節(jié)目。
2. 音樂時期原則。
從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到現(xiàn)代的曲目,是當代音樂會曲目的多數(shù)的安排。這種原則穿越時空,揭示了音樂的發(fā)展的本質(zhì)。一個作品用各種不同的風格演繹(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代),通常對聽眾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有著很棒的聽覺效果。而且,對吉他家而言,這能很好地展示他能演奏不同風格音樂的能力——這是種實實在在的能力,雖然并不一定要表現(xiàn)出來。
3. 同一作曲家原則(或同時期原則)。
這樣的音樂會能充分表達出吉他家對作曲家與作品的深刻理解。例如,David Russell就曾錄制過塔雷加作品集,勞羅作品集等等。
4. 作品系列原則。
任何作品,只要是系列、組曲都可以在音樂會里完整演奏。例如,塞戈維亞就曾演繹過Federico Moreno Torroba的《Castillos de Espana》,山下和仁曾演繹維拉-羅伯斯的12首練習曲等等。
5. 同一風格原則。
吉他家若是于某一風格的音樂見長,那無疑是非常優(yōu)秀的。例如,Costas Cotsiolis演奏Leo Brouwer的作品異常的出色,Pavel Steidl非常擅長Johann Kaspar Mertz的作品。
這些是編排音樂會曲的一些原則。讓我們重新審視最普遍的原則——從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到現(xiàn)代,其結構舉例如下: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lvius Leopold Weiss, John Dowland, Gaspar Sanz, Alonso Mudarra, Luis de Milan, Robert de Visee,等等
Fernando Sor, Mauro Giuliani, Dionisio Aguado, Luigi Legnani, Niccolò Paganini, Ferdinando Carulli,等等
Francisco Tárrega, Isaac Albéniz, Enrique Granados, Joaquin Turína,等等
Manuel Maria Ponce, Astor Piazzolla, Leo Brouwer, Roland Dyens, Nikita Koshkin,等等
其次可以考慮的是,炫技性與抒情性的作品交替。
現(xiàn)在,這樣的曲目表是最有可能的選擇了,以自己的音樂品味為依托,并考慮到技術能力。在此吉他時代不建議發(fā)揮到極限,盡量讓自己在音樂會中負擔越輕松為宜。
廈門吉他網(wǎng)
廈門吉他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