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感具體內容包括:音高感,節(jié)奏感,和聲聽覺,旋律感,等等。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非簡單的聽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后天培養(yǎng)。通常人們說的樂感,主要是音高感,因為他比節(jié)奏感更直觀,所以,在這里介紹一下音高感的培養(yǎng)有很多人羨慕有的搞音樂的人一聽到音樂就可以唱出譜子來,主要介紹一下這個能力的培養(yǎng)。你有歌本嗎?要求你會唱的歌要多,要盡量簡單優(yōu)美,兒童歌曲也可以。把你會唱的歌的譜子都背下來,不多時就能掌握了。同時試著去唱聽到的所有音樂的譜子,有錯誤不怕,當你的樂感好到一定程度,自己就知道什么是正確了。多練,不是件難事。
什么是樂感,許多學生根本說不清楚,就是在對音樂的體驗中表現出來的強弱處理。當然我的老師也從來沒有這樣講過,這也是我自個琢磨出來的。我把樂感分成三種不同層次的領會,初級處理的樂感,我認為是存在在節(jié)拍中的,許多人都知道,但就算是音樂老師或學生也不一定深究過,當然2/4拍是“強、弱”;3/4拍是“強、弱、弱”;4/4拍是“強、弱、次強、弱”,教學中完全可以讓學生這樣嚴格按照這種處理演唱一遍,會發(fā)現,其實好聽很多了,就是有點呆板而已,當然真正演唱音樂是不能這樣的,所以這才叫初級處理呢。當然記住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影響節(jié)拍強弱的節(jié)奏問題,如“附點”,就是對它前面的音有強化作用,對后面的音有弱化作用;還有切分音對前后兩個音的弱化,和對中間這個長點的音的強化作用。而中級樂感處理呢,我認為則是旋律線發(fā)展的方向問題,相比較初級處理以小節(jié)為單位,它是以樂句為單位來處理的。就是說,在一次換氣到下一次換氣中,旋律線是向上發(fā)展,則是變強,向下發(fā)展則是變弱,有向上、向下的不同變化則做相應處理。這才是樂感的關鍵,大多數情況都不會超出這個處理框架,因為這是符合我們的審美的基本感受。有人會問了,這樣看來,如果一個樂句從節(jié)拍看來是由強到弱,但從旋律線看來則是由低到高,這種矛盾如何處理呢,其實很簡單,所以才分為初級、中級呢,就是說,當初級、中級不矛盾,當然就不說了,如果矛盾,則聽中級的意見,不要理睬初級的要求。明白了吧,樂感的表達就是這么簡單。趕快拿首歌來唱唱試一下是不是這樣。有人會說了,等等,那高級還沒說呢,其實高級就是說,看清楚作者的提示。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寫作意圖,常常有許多提示,不論是樂曲開始,還是每一段的開頭,或速度變化時,變調時等等,都常常有許多提示,要注意許多強弱符號,漸強、漸弱變化符號等,這些就是高級處理,一般不能隨意更改,不然,就和作者原意背道而馳了。而且你會發(fā)現,高級處理常常和中級處理矛盾,如本來旋律線是向上,標記卻讓你漸弱。這其實就是作者擔心你會按照你自己的慣常方式去理解處理,而專門標出來的表達他特殊需要的特殊地方怎么樣,樂感的表達不難吧?希望你能活學活用,你會發(fā)現更多的規(guī)律。
樂感的培養(yǎng),音樂學習中的樂感問題,是困擾學生學習的大問題。如果不能順利解決,演奏出的音樂老是味同嚼蠟、平淡無奇,學生學習積極性當然會受到很大打擊,并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我們如何來提高學生的樂感呢,這里,每個音樂老師都有自己的不同方法,有讓學生聽名家演繹的CD、磁帶的,有多聽老師的示范的,或讓學生充分的展開想象的,有去體會自然界的美好的。但都可以總結為被動的感受。但往往這些沒有樂感的學生,并不是體會不到美,而是表達不出來,有人說過:“****的痛苦,不是沒有靈感,而是有靈感卻表達不出來的人”,我覺得完全有必要從理論上讓學生理解樂感的含義。
刺激的現代音樂(重金屬)對于樂感不會有很好的作用,最好多聽聽古典音樂(古典吉他),這會使你的性格發(fā)生變化
廈門吉他網
廈門吉他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