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 天水吉他學會會長 中國吉他協會專家會員 中央音樂學院“塞戈維亞中心”進修 中國人民大學 藝術學碩士 吉他暢銷書作者 省教委藝術等級考試評委
曾任西北民族大學教師 在北京吉他學會工作并任陳志教授助手 甘肅省音樂學院學吉他第一人 天水正規(guī)吉他開創(chuàng)人 學生已在蘭州、天水、隴南、慶陽各地從事吉他教學

生命自己抉擇,命運自己做主。
“音樂更多的時候,是在創(chuàng)造一種心態(tài)。心靈才是最根本的。而物質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音樂,給了我們一個敏銳的感覺,它讓我們用一個美好的眼光去發(fā)現世界”。
“海納百川,有容為大。一種心態(tài),會讓所處的生活發(fā)生變化,一種積累,會讓人變得富有”。
“學習音樂不在于能否登臺演奏,最關鍵的是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張文亮,1970年生于甘肅天水——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伏羲和女媧的故鄉(xiāng),自古人杰地靈。張文亮生于書香門第,父親張寶義是專業(yè)音樂工作者、二胡演奏家,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熏陶。張文亮幼年學習繪畫,并取得過好成績。后在天水一中就讀時開始正式學習音樂、吉他演奏及聲樂。1988年考入西北師范大學,在電化教育系學習期間一半時間學習教育專業(yè),一半時間在音樂系學習。大學時代頻繁登臺演奏,因為音樂和演奏功底扎實,在表演中總是傾注獨到的理解和豐富的感情,即使小練習曲也能演奏得跌宕起伏、細膩動人,所以得到過多位音樂專家的贊揚和肯定。2000年開始在蘭州和天水兩地開展吉他教學。
張文亮大學畢業(yè)后曾在西北民族學院任教,但因為對音樂的酷愛,決心赴北京繼續(xù)深造,因此放棄了大學教師的職業(yè)。1995年,張文亮使用自己制作的吉他參加中央音樂學院考試,以優(yōu)異成績被第四期"塞戈維亞吉他中心"錄取。同年,和女友袁燕一起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當時的同學有濰坊劉偉國、河南楊永喜、北京王彤等。在音樂學院隨陳志老師學習期間,多次參加國際大師的大師班,并多次協助音樂學院和北京吉他學會接待國外吉他大師訪華,兼任翻譯。1996至1998年,張文亮和女友袁燕一起在北京吉他學會工作,期間恢復了一度中斷的北京吉他學會日常工作,并參與培訓外地學員,多次接待國內外演奏家,后期承擔《吉他藝術》的譯稿和部分編輯工作。張文亮和袁燕的名字逐漸被全國所知,就是在北京吉他學會期間,是在和各地會員與吉他愛好者的廣泛交流,及在《吉他藝術》的譯稿和寫文章開始的。
1999年,張文亮編寫出版了《古典吉他自學教程》,此書由張文亮編寫全部教程,劉傳提供Cherry Lane公司的五、六線譜對照樂譜。因為此書從教學方面邏輯清楚、教學思路明確,受到吉他教師和吉他愛好者的一致好評。張文亮撰寫的《古典吉他自學教程》序言,因為文筆優(yōu)美、感情真摯,很受人歡迎,一度在網上廣泛傳播,但知道這篇文章原是出自張文亮之手的人卻不多。2000年返回祖籍天水定居,開始在甘肅推廣正規(guī)的吉他教育,同年創(chuàng)辦了甘肅東部第一家專業(yè)吉他行,F在,“文亮琴行”已發(fā)展成為一家集樂器批發(fā)零售一體、經營鋼琴等各種樂器的大型琴行。作為甘肅省唯一一個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正規(guī)學習吉他的教師,張文亮在甘肅省影響頗大,在天水和蘭州地區(qū),許多現在從事吉他教學的老師,都曾經是張文亮的學生,可以好不夸張地說,張文亮是把正規(guī)吉他教育引入甘肅的第一人。現在張文亮除了教學工作和經營琴行外,還繼續(xù)從事寫作和為一些重要音樂雜志撰稿。他還利用自己和吉他專家和吉他制作家的友誼關系,向國內吉他演奏者和吉他愛好者提供名琴訂制服務,現已為四川徐寶、汪紀軍,西安吳鋒、楊遐,廣州趙穗江等多位名家訂購過一流名琴。
張文亮在國內率先提出“藝術吉他”的概念,倡導“吉他為音樂,音樂為藝術,藝術為人生”的藝術理念;既反對古典吉他只注重練習獨奏樂曲,忽視藝術修養(yǎng)和音樂綜合能力的傾向;也反對民謠和電吉他不注重音樂和吉他基礎訓練,不能完整掌握吉他藝術,已逐步淪為商業(yè)和流行文化工具的現狀。
張文亮主張吉他應成為音樂基礎教育、和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吉他教學,應使每位吉他愛好者都完整地學習吉他藝術,掌握包括科學的演奏法、樂理、視唱、和聲、作品分析等知識,具備獨奏、伴奏、重奏的全面能力,在此基礎上的,所有門類的吉他才能健康發(fā)展,吉他的學習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人們的音樂修養(yǎng)和藝術情趣。只有提高每位吉他演奏者的音樂和藝術修養(yǎng),吉他才能長久繁榮。
張文亮,天水“文亮琴行”創(chuàng)辦人,曾進修于中央音樂學院吉他專業(y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碩士。天水吉他學會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吉他學會專家會員,市音協會員,曾任西北民族學院教師,后辭職。甘肅省進入音樂學院學習吉他第一人,天水正規(guī)吉他的開創(chuàng)者。張文亮的父親張寶義先生為天水西廂張氏第22代,國家二級演奏員,是天水最負盛名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其祖上張世英先生為光緒年間進士,翰林學士,并創(chuàng)辦了天水第一所現代教育學校——“亦渭學堂”(現解一小學),其所居住地秦州區(qū)育生巷也因紀念張世英先生而得名。2011年5月16日下午,張文亮老師在天水師范學院附近的吉他教學室,接受了天水生活網人物訪談頻道的獨家專訪。
主持人:您當初為何會選擇學習古典吉他?對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我覺得玩樂隊彈電子吉他更前衛(wèi)和拉風吧,至少也得扛個雙卡錄音機跳跳霹靂舞吧?
張文亮:你說的這些的確是在八十年代很新潮的一些文化現象,那是中國的一個很獨特的時代,特別的開放。我小時候其實很淘氣,雖然父親是二胡演奏家,但是我自己并不喜歡那樣坐下來去學習一種東西,比較偏向一些理科性的知識。在我上中學以后呢,慢慢對人文科學開始感興趣。當時隨著外來的一些新鮮文化一下子涌入中國之后,我突然發(fā)現,原來除了天天唱紅歌之外還有這么多藝術形式,吉他、港臺音樂,還有你前面說到的霹靂舞,都迅速的風靡一時。那個年代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比現在的人要積極很多,特別是一些年輕人,抱著吉他圍坐在一起唱歌。不管他是以彈吉他的方式去向心愛的姑娘傳遞感情還是其他的一些想法,至少在越來越多的人中間普及了這種音樂。我學習吉他是在上中學的時候,一個非常偶然的原因,我父親有一本非常厚的音樂辭典,新中國實際上沒有好的音樂辭典,那個是臺灣版的。書里面在介紹吉他時有一句話打動了我,“音色最嬌嫩優(yōu)美的樂器,非吉他莫屬”。所以說這樣一個非常高的評價也讓我決心開始學習古典吉他。至于我為何偏偏選擇古典吉他,是因為它的音色真的很美,能夠真正打動我。
主持人:大學教師這樣一個很多人羨慕的職業(yè)對于您來說是一種束縛和牽絆嗎?因為您曾經放棄了在西北民族學院的教師工作。
張文亮:其實當時在我的執(zhí)教生涯中出現了一個沖突。當時的西班牙政府和中央音樂學院辦了一個很獨特的吉他進修班。在那個時候整個中國連吉他本科也沒有,西班牙政府還給中央音樂學院贈送了一批非常好的吉他,然后開辦了塞戈維亞培訓中心,對于喜愛吉他的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我當時特別想去進修吉他,就找院長去談這個事情。由于我當時剛參加工作,所以院長沒有同意。后來我就做出了放棄在大學教書的機會,選擇去北京。除了這個沖突之外呢,其實我對大學的教育機制長期以來也一直無法認同。在上大學期間,我對這個教育機制就已經非常了解了,它存在很多問題,也不是我所希望的那樣;我覺得我在這個機制里面充當一個角色的話也不會扮演的特別成功。再加上我十分喜愛吉他,所以那次選擇離開是必然的。
主持人:說到教育機制,您覺得它讓您不滿意的地方在哪里?
張文亮:我一般會站在一個知識分子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我經常和大學生聊天,我會讓他們給自己的大學教育打分,十分制我會看到很多三分四分,很少有孩子對他們所受的教育真正抱有期望。我們的教育是以犧牲學生個性來進行的,不尊重學生的個性。
主持人:其實以我們的經歷來看,在上小學時我們很期望中學,高中挑燈夜戰(zhàn)時會對傳說中美好的大學生活充滿向往,但是在每個所處的階段都會產生對現階段的迷茫和不滿,是不是這個從小學到大學的過程其實根本上沒有發(fā)生改變呢?
張文亮:這個現象很有意思,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比如說我們過得很辛苦,有的人會想:等到有一天我死了到天堂的話就會好一些。這個是不對的,我們在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是一種個人的消極心態(tài),和教育機制是兩回事。
主持人:您當時去北京之后呆了多長時間?
張文亮:一共待了五年。進修班學制是一年,進修結束后在北京吉他學會協助陳志教授工作。同時協助中央音樂學院接待從國外來的一些訪華的吉他大師,擔任他們的翻譯。2000年回到天水開始搞教學。因為我很喜歡教學,在教學中我發(fā)現一方面可以傳播知識,另外音樂這個東西很奇妙,我經常發(fā)現一些很調皮的孩子,或者看上去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孩子,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的音樂之后會變的文雅起來,而且充滿情趣。對人格的塑造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主持人:回到天水后您就一直堅持吉他教學到現在,中間有沒有發(fā)生過其他的變化?
張文亮:基本上沒什么改變,唯一不同的是有了自己的琴行,跟商業(yè)有了一定的接觸。
主持人:您的文亮琴行成立到現在至少有十年了吧?作為一名古典吉他專業(yè)彈奏者,為什么不選擇單純的吉他教學呢?
張文亮:我本來是除了吉他教學其他什么都不關心的。但是當時的天水沒有專門賣樂器的地方,只有百貨大樓的柜臺有售。我們以前在北京用的樂器很正規(guī),但是在天水只有一些很老的吉他牌子,比如說紅棉吉他。大家會覺得紅棉吉他是名牌啊很不錯,但是社會在變化,解放汽車大家會覺得是好品牌但也不會有人去買。當時的紅棉吉他質量非常差,我去百貨大樓去挑了幾次之后售貨員就很不耐煩的抱怨。后來我也覺得很麻煩,正好我家在自由路秦州劇院旁邊有一個小商鋪,當時我母親在里面打理。稍微裝修了一下之后我就那里成立了最初的文亮琴行。
主持人:您在教授吉他的過程當中覺得現在的小孩學習吉他的初衷跟您那時候有什么不同?是出自一種真正的興趣么?
張文亮:一般來說有這么幾類:年齡偏小的中學生小學生,大多數是家長希望孩子能掌握一門樂器,這樣的初衷是好的,但有時候結果并不盡如人意。讓人憂慮的是,很多家長比較的急功近利,希望孩子盡快考個級,能在中考或者高考時多加幾分。因為我也是音樂考級的評委,有些孩子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但是父母會一次又一次的讓他去參加考試。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說實話對孩子來說并不好。音樂是一種藝術,需要打心底去喜歡它,我不贊成把它當做是一種完成其他目標的手段。還有一些大學生,他們學習吉他肯定是出于自己的個人興趣,這樣學習是很輕松的。
主持人:去年的全國快樂男聲五強選手陳翔,當初是在您這里學的吉他對吧?作為一位對古典音樂非常執(zhí)著的堅持者,您如何看待現如今像超女快男甚至網絡歌曲這樣的一些社會現象?
張文亮:陳翔在我這學習吉他的情況,說實話我都不太記得了。因為文亮琴行除了我之外還有我的幾個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對他們進行輔導。后來陳翔在采訪中說過有這么一回事,我才能確認他在文亮琴行學琴的經歷。
超女快男我覺得只是一種娛樂,它并不等同于文化。娛樂的東西更新非?欤M完之后就會煙消云散。我更關心的是正規(guī)的學科教育,一種需要繁衍和傳承下去的文化。就像牛頓說他自己的成就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孔子提出的“禮樂射御書數”中,除了讀書外,音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娛樂和音樂又不是對等的,娛樂只是一種工業(yè),它就像快餐,在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不能夠取代藝術和音樂。我對這種社會現象沒有很特別的看法,就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
主持人:能跟我們的網友介紹下您每周定期舉辦的主題沙龍嗎?
張文亮:這個要從我辦這個沙龍的初衷開始說起。首先我有這樣的一個場地和環(huán)境的條件。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我在和這些大學生交流的過程當中發(fā)現,現在的年輕人缺乏思考。年輕人正處在思想蓬勃發(fā)展的時期,要有理想,要有強烈的思想碰撞。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他們所受的文化教育非常淺顯,甚至可以用可憐來衡量。他們關注的生活層面只是是否能吃飽喝足,以后會不會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這只是作為一個人的第一層面,屬于動物層面,是生理層面。作為人至少應該有三個層面。第二個層面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只有有了思想文化才能成為人。第三個層面,人需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這才是一個健全的人。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搬運工人也具備這樣的文化素質,但是至少我們的讀書人、年輕人在其他的兩個層面是健全的。我認為年輕人應該關注很多東西,不論詩歌還是其他具有思想性的知識。但是對于他們來說,有時候我們好像在談論另外一個世界的話題。這個有點諷刺,也讓人覺得很悲哀。當然了我還是很耐心的去跟他們交流,怎么去賞析詩歌,怎么去品位民族文化。所以我只是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的窗口,人與人之間有了交流才能互相提高。思想的交流非常重要,無法流動的一潭水很快會變成死水,我們的思想在交流之中肯定會被注入新鮮的血液,這樣才能提高。沙龍這樣一個形式。
主持人:您在1999年編寫出版的《古典吉他自學教程》一書在古典吉他愛好者及中有著非常好的口碑,可見您的一些經驗和心得對古典吉他學習者能夠提供很多的幫助;最近您還有這方面的動向嗎?
張文亮:我最早編寫油印教材是在1990年,當時我還在上大學,先后編寫過兩本吉他教材。1999年出版的《古典吉他自學教程》產生的反響還是超乎了我的預期。雖然說書是我寫的,但書上署名卻是我和劉傳兩個人,他是提供了后面的樂譜。而這個樂譜是美國出版公司的一個現成本子,是否付過版權我并不清楚。但是這個也沒有關系,因為這個書出版之后呢,所有出版界及音樂界的朋友都知道是我寫的,我也不知道具體原因。教材出版后的確受到了很多的好評,里面也包括很多的專業(yè)人士。因為很多的吉他教材都是東拼西湊抄出來的,而我的書是完全獨立完成的,有自己的一個清晰的思路及脈絡,所以很實用,也很受歡迎。這個書出版之后沒多久呢就引起了一些出版商的注意,從那個時候起就有出版商跟我約稿,期間因為家庭和生意的很多因素,一直約到現在才完稿,今年六七月份左右就會和讀者見面。
主持人:很期待看到您的新作品。也非常感謝您能接受我們今天的訪談!
天水市“文亮琴行”,是天水及隴東南唯一一家由專頁音樂人士創(chuàng)辦經營的樂器行。2000年創(chuàng)辦至今,已發(fā)展成為具有分居天水市秦州區(qū)東城西城兩家分店的,大型的綜合性樂器行。
“文亮琴行總店”,位于自由路步行街,經營各種名優(yōu)樂器,開展各種樂器培訓!拔牧燎傩袖撉俚辍蔽挥诮ㄔO路(建二小學對面),專營名牌鋼琴、電子琴、電鋼琴等樂器!拔牧燎傩小,始終堅持以專業(yè)音樂人士的眼光,精選優(yōu)質樂器、拒絕假貨及劣質商品,多年來深受用戶依賴。文亮琴行經銷出口歐洲的“摩德利、舒曼鋼琴”,德國技術的“森伯龍”鋼琴,中國名品“珠江”鋼琴,享譽世界的Casio(卡西歐)電子樂器,以及“詩韻”二胡,名優(yōu)琴箏,管樂提琴等,受到用戶和專業(yè)人士的廣泛好評。
藝術點燃生活 吉他燃燒青春
甘肅•天水,自由路古巷,碧樹蒼蒼。艷陽高照的一天,走進文亮琴行,走進這個棲息著锃亮的鋼琴,古箏悠悠,二胡低回,吉他傲然的地方,似乎聲音不由地要低起來,生怕吵到這些個樂器的精靈之約。
張文亮的父親張寶義是甘肅天水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出生于充滿音樂的環(huán)境。文亮從小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對音樂非常敏感。他接觸最早的是音樂,但他真正走進音樂,卻是在中學開始。或許是幼年起就深深根植于內心的音樂情結漸漸復蘇,年輕的文亮對音樂和詩歌的興趣越來越濃,開始正式學習古典吉他和聲樂。
就是在西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專業(yè)學習期間,依然勤學苦練、遍訪名師,利用課余時間旁聽了師大音樂系幾乎所有的專業(yè)課,包括視唱練耳、和聲學、音樂史、音樂欣賞等等,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他還自修了音樂學院的部分課程,這些經歷不但提高了他的音樂素質、還大大豐富了他的藝術修養(yǎng)。從獲得全校吉他比賽的第一名起愈演愈烈,文亮不僅參加各高校吉他巡演、大學生藝術節(jié)的演出,并組織了吉他藝術周大型藝術活動,多次舉辦吉他學習班和講座,在同齡的大學生中普及吉他藝術。甚至在他假期回到天水時,他依然癡迷于吉他活動中,為當地的愛好者們舉辦學習班,傳播正規(guī)的吉他技藝。就這樣日復一日,文亮用他的演奏和教學,改寫了吉他在天水的歷史,激勵和影響了整整一代天水吉他愛樂人。
也許是音樂,帶給了文亮又一種對生活的詮釋。人的生命非常短暫,但重要的不是要長命百歲,而是要在短暫的生命中閃出光芒。這么短暫的生命,如果不能按自己的喜好去支配,那一定是對生命的浪費。
1993年張文亮大學畢業(yè),分配至西北民族學院做一名大學教師;趯ι畹睦斫,對藝術的摯愛,還有對傳統教育現狀的遺憾,他作出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毅然選擇了放棄穩(wěn)定的職業(yè),安逸的生活,而將音樂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業(yè)。
盡管父親搞了一輩子的音樂,但他還是希望兒子能夠擁有一份更為輕松穩(wěn)定的生活。文亮則說:自己的道路應該自己去選擇,自己的理想應該自己去追求,生命的價值需要自己去判斷。 1995年,張文亮——中央音樂學院“塞戈維亞”中心。他選擇了再次深造,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西班牙政府和中央音樂學院合辦的“塞戈維亞”吉他中心,和他的妻子袁塬女士一起跟隨中國吉他泰斗陳志先生學習。當吉他藝術家陳志教授聽完文亮的考試表演后贊揚道:“你的個人修養(yǎng)很好,音樂感覺很不錯!”。
在“塞戈維亞”中心學習期間,文亮有幸出席了包括約翰•威廉斯、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吉他系系主任夏森等多位國際一流吉他專家的大師班,接受大師親手指點。一次,當課程結束后約翰•威廉斯大師對文亮說:“You will be very lucky。銓浅P疫\)”。
音樂——人類共同的語言
從1996至1999年,文亮和袁塬在北京吉他學會協助陳志教授工作。文亮的吉他演奏和教學水平得到了各地學員和吉他愛好者的一致贊許,許多外地學員甚至不遠千里來跟隨文亮學習;在協助中央音樂學院接待多位訪華吉他大師,并擔任翻譯的過程中,不但贏得了友誼,還大大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水平。期間,文亮和袁塬還參與了人民音樂出版社《吉他藝術》的編輯工作,并撰寫和編譯了多篇文章。
1999年張文亮編寫出版了《古典吉他自學教程》,除了親手編寫的教程部分外,樂譜部分和音響資料則獲得了美國Cherry Lane公司的幫助。此書匯集了文亮多年來從事吉他教學的寶貴經驗,受到同行的好評。音樂意味著與人交流,展示自我,詮釋對生活的理解。音樂是用聲音在講故事,而音樂教育就是用音樂啟迪智慧,用美好的情感塑造人的心靈。音樂帶來的教育效果,無論從開發(fā)智力,提高素質和修養(yǎng)來說,都優(yōu)于說教。
文亮琴行——吉他人生
他深深明白這一點。所以當2000年因為孩子的原因回到天水時。他依然堅持從事音樂教學工作。但讓他苦惱的是:在當時的天水,很難為學生們買到一把合格的教學用吉他。于是,他在自由路秦州劇院門口籌建了自己的琴行。這個天水市第一家吉他專業(yè)店——就是現在文亮琴行的前身。
更讓人苦惱的是,因為民眾沒有機會見到正規(guī)的吉他彈奏,再加上社會上有許多不規(guī)范的吉他教學存在,很多人并不認為吉他是件美好的樂器,甚至認為連樂譜都不用認識,隨便掃彈幾下伴奏,或者死摳兩首錯音滿篇的樂曲,就算是彈吉他了,進而在家長眼里彈吉他幾乎與不務正業(yè)劃上等號。
他想讓人們了解吉他是一種正規(guī)的樂器,想讓更多喜愛吉他的人了解音樂是怎么一回事。正規(guī)的古典吉他,和鋼琴小提琴一起被稱為 “世界三大樂器”,世界許多最一流的音樂學院都設有吉他系或吉他專業(yè),樂圣貝多芬曾稱贊吉他是一支“小小的管弦樂隊”!正規(guī)的吉他學習是件很漫長事情,正如繪畫的基礎素描一樣,盡管要求嚴格,但卻是長效的。盡管他在實際教學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依然堅持正規(guī)的吉他教育。
能從事音樂是件美好的事情,在年輕時對吉他出乎真摯的熱愛,出乎直感。但隨著年齡及歷練,文亮發(fā)現,音樂為什么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音樂能很好地協調理性與感性。而音樂教育的靈魂在于:音樂,首先要讓人聰明,其次是要讓人有修養(yǎng),最后,才是培養(yǎng)一技之長。 慢慢地他悟道:吉他為音樂,音樂為藝術,藝術為人生!并認為,人一生中要追求某種理想主義,如果不體現它,人生將毫無意義。
也許是音樂讓人深刻,但讓人時時持有一顆平常心,這在文亮身上得到了印證。我問及在他的創(chuàng)業(yè)路上曾經有過什么難以忘懷的困難時,文亮卻沒有任何抱怨,只是笑著告訴我:在2003年,店面所在的自由路拆遷,道路一片泥濘,困難難以言說。店面搬遷,又加之經營面臨著擴大規(guī)模,迫不得已轉讓了自己珍藏的名琴——出自西班牙名家之手的手工吉他,制作這把價值6萬的名琴的木頭有百年的歷史,那種遺憾或許只有真正愛琴的人能夠體會了……而在最艱難的時候,父母的幫助、友人的支持,都閃耀出人間的溫情。
這也不難體會,當他形容自己與袁塬老師的日常的教學,更象一名花匠的比喻了:將花種撒下,澆灌、施肥、等它成長,開出嬌艷的花……那時,花與枝葉都是等同的,如同腳下的泥土都是一體的。這比起現行教育中急功近利及一時的榮耀,倒多了些人性化,少了些功利心。正是這樣平實的堅持,讓他們的學生中有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吉他專業(yè)的,有成為搖滾音樂樂手的,有成為各地吉他教學骨干的;而每年甘肅和天水的吉他考級,他們的學生總是成績斐然。
教育也許有很多種方法,在文亮這里的方法卻只有一種,就是堅持長效地教育,拒絕短期的急功近利。他很提倡一種人性化、科學的教育方式。教育專業(yè)出身的他,強調素質教育比其他教育更要重要的多。讓學生明白必須進行正規(guī)的學習,不能有一點偷工減料,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也要堅持。他的這種執(zhí)著,使很多同行或其他行業(yè)的人都非常認同。吉他是心靈的樂器,它的聲音一下就能洞穿人心。一位哲人說,吉他之所以動人心弦,因為它緊貼著心臟演奏。吉他又是感性的樂器,彈奏吉他的人更是用生命在燃燒,F在的文亮琴行在文亮與袁塬老師默默的耕耘下,已成為集教學、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琴行。經營著鋼琴、電子琴、吉他、二胡、管樂、弦樂及課堂樂器等各種中西樂器。
2004年起,他自己不僅用雙手在琴弦上撥動,一如往日地教導著學生。還應邀擔任******核心刊物《樂器》雜志特約撰稿人,開辟了《吉他的歷史》、《吉他名曲的故事》、《張文亮藝術吉他教程》多個連載專欄。用文字與雙手傳遞著聲音,體會著微妙之間的動人心弦。
推廣鋼琴教育 支持高雅藝術。2003 年開始,文亮琴行開始銷售名牌鋼琴,并開始推廣鋼琴教學。2005年,他不但發(fā)起成立天水吉他學會,還在東關創(chuàng)辦了天水市愛樂藝術中心。在這里,融匯著更多愛好音樂、執(zhí)著于音樂的人。這里任教的,很多都是文亮的音樂好友。他們一起將音樂傳遞給更多的人,鋼琴、電子琴、二胡、吉他……在這里美妙地融合。我們發(fā)現,吉他不再是文亮琴行的全部。我們不禁奇怪,一個吉他教師為什么又會不遺余力推廣鋼琴?原來,文亮中學時不僅開始正規(guī)學習吉他,而且開始接觸鋼琴,在中央音樂學院進修期間,由于功課的要求,不但學習了一年鋼琴,而且音樂學院活躍的藝術氣氛,讓他得以經常參加鋼琴演出和學術交流,一次,參加周廣仁教授的鋼琴課程的經歷,注定了文亮的鋼琴情結。
盡管和小提琴一樣,吉他是非常美妙的樂器,并且有著其他樂器不能代替的優(yōu)點,但從音樂素質教育的角度,沒有一件樂器比鋼琴更優(yōu)越,更方便,更科學!文亮如是說。鋼琴音域寬廣、發(fā)音簡捷、聲部完整、演奏沒有絲毫身體負擔、雙手十指均衡全面發(fā)展,無愧于“樂器之王”的美譽。學習音樂的****當然是鋼琴,其次電子琴也可以作為鋼琴的替代品。不要認為學習音樂的成功是考級或登臺演奏,其實學習音樂的第一目的是要讓孩子在手眼耳的配合中開發(fā)智力,變得更聰明;第二是通過藝術熏陶塑造孩子良好的修養(yǎng)素質,最后才是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學習音樂的孩子就算以后不從事音樂工作,他出眾的素質也易于讓他在各項工作中取得成功。
文亮的講述中,沒有唯吉他獨尊的愚盲,而是閃爍著對音樂的真知灼見。在文亮琴行寬闊的店面中,樂器精致閃亮,琳瑯滿目,僅鋼琴我們就看到了從八千多到三萬多的十多款。文亮為我們一一介紹了其中屬于中國傳統五大鋼琴企業(yè)中最著名的產品,還講述了他如何以專業(yè)音樂人的敏感,發(fā)現優(yōu)質的鋼琴品牌,并通過專業(yè)音樂工作者的身份,爭取到象 “摩德利”鋼琴、“諾的斯卡”三角鋼琴銷售資格的曲折故事。文亮的藝術從吉他起步,卻不僅限于吉他,而是有著更廣闊的天地,更高遠的眼界。從近幾年文亮琴行資助的音樂活動中可見一斑:2003年文亮琴行成功舉辦二胡名家于紅梅、古箏名家范瑋卿音樂會暨大師班;2004年為天水市首屆青少年藝術大賽提供 “舒曼”牌比賽用鋼琴;2005年天水市首屆新年音樂會(第三場)中,青年鋼琴家周勤用文亮琴行提供的“摩德利”鋼琴彈奏黃河協奏曲;2006年周春蕾古箏音樂會上,使用文亮琴行提供的演奏級古箏和“諾的斯卡”三角鋼琴……采訪中,我們得知文亮琴行正在忙于 “青春中國”全國校園藝術大賽天水賽區(qū)的比賽;今年十月,天水市首屆吉他大賽也將舉行。在文亮的眼里,商業(yè)只是他的生存方式,他所能做的,就是發(fā)現并提供最優(yōu)質、最實惠的樂器產品給社會,組織并提供優(yōu)秀的音樂教學給熱愛音樂的人們。從事和普及音樂藝術,才是他心底不變的情結,是他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在音樂的世界中,吉他是一條小溪流。這條奔騰跳躍的小溪,遲早會匯入音樂的大海,變成音樂的交響!這也正是我們在文亮琴行感受到的。
文亮在琴聲里燃點著自己的生命。和他交談,從樂器說到音樂、從音樂說到教育,從教育說到商業(yè),從天文說到自然,從藝術又說到科學,是個很愉快的過程。他知識的豐富,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有很多時候,上帝給了人們美好的開端,但很多時候人們卻忽略了,美好的結尾卻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币苍S正是因了這種快樂的心態(tài)。文亮琴行在悠悠古巷中難得的一派心平氣和。將那些急功近利的情結摒之門外。
“樂器為音樂,音樂為藝術,藝術為人生,我還認為,人一生中一定要追求某種理想主義,否則人生將毫無意義!
文亮用吉他燃點著生命,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有時候價值往往體現在自己的一瞬間。相信文亮會早日實現他的心愿:音樂不再是原先貴族的奢侈品,而應做為我們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每個孩子都應該讀書認字一樣,將來的每個孩子都應該懂得音樂,欣賞藝術的美好!因為只有心靈美好的人們,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廈門吉他網
廈門吉他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