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
1500年
(大約)西班牙維烏埃拉(vihuela,吉他的前身)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米蘭(LuisMilan,約1500-1561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帕倫西亞。西班牙維烏埃拉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迪·納爾瓦埃斯(luysdeNarVaez,約1500-1555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格拉鈉達。西班牙維烏埃拉演奏家、作曲家阿隆索·穆達拉(AlonsoMudarra,約1510-1580)出生于西班牙。
1536年
在西班牙出版了歷史上最早的維烏埃拉琴曲集。其中包括幻想曲40首,帕凡舞曲6首,維烏埃拉伴奏的歌曲22首等。
1538年
納爾瓦埃斯出版了音樂史上第二本維烏埃拉琴曲集(LosseyslibrosdelDelphin)。其中包括著名的《“看牛歌”主題變奏曲》。
1546年
穆達拉在塞維利亞出版其作品集《為維烏埃拉琴所作演奏譜三卷集》在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曲集中,收錄有近三十首維烏埃拉琴獨奏的幻想曲。其中包括著名的《幻想曲第十首》。
1550年
天才詩人比先特·約斯比內(nèi)爾(VicenteEspinsl,1500-1624年)出生于西班牙隆達。約斯比內(nèi)爾所彈奏的吉他,是在四弦吉他的高音部加上一弦,他持這種吉他周游各國,在當時的意大利引起強烈反響。從此以后,五弦吉他在使用四弦吉他的各國就被成為西班牙吉他。
1561年
西班牙作曲家路易斯·米蘭的《宮廷人》問世。
1563年
英國琉特琴演奏家約翰·道蘭(JohnDowland,1572-1642)出生于英國。道蘭對吉他演奏家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作曲家,因為道爛的不少琉特琴曲都有吉他改編曲。
1572年
西班牙五弦吉他演奏家胡安·卡羅斯·阿馬德(JuancarlosAmat,1572-1642)出生于西班牙。阿馬德所著的《五弦西班牙吉他教本》在當時影響很大。
▼十七世紀--------------------------------------------------------------------------------
1606年
吉羅拉莫·蒙泰沙爾多(CirolamoMontesardo)吉他教本在意大利的波倫亞發(fā)行。
1615年
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法蘭西斯科·柯爾貝塔(Francescocorbetta,1615-1681)出生于巴維亞(Paria).
1626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路易斯·泰斯·布利塞諾(LuisdesBriceno)的吉他教本在巴黎發(fā)行。
1639年
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柯爾貝塔的五弦吉他用圖示記譜法在波倫亞發(fā)行。
1640年
西班牙作曲家、吉他演奏家、風琴演奏家卡斯帕爾·桑斯(GasparSanz,1640-1710)出生于西班牙卡蘭達(Ca-landa).
1648年
柯爾貝塔在布魯塞爾出版《五組弦吉他奏鳴曲》。
1650年
生于十七世紀初的意大利吉他演湊家托米尼可·貝雷庫利尼(DomeniCoPellegrini)《五弦吉他用曲集》在波倫亞發(fā)行。羅貝爾特·笛·維賽(RobertdeVisee,1650-1725)生于法國。維賽是柯爾貝塔的學生,1719年任國王路易十五的吉他教師。
1662年
柯爾貝塔前往英國從事吉他教學和演出活動,在他的學生中包括許多貴族。
1671年
柯爾貝塔把第一首《神圣吉他》獻給英國查理二世——一位熱情的演奏家。
1674年
卡斯帕爾·桑斯所著的《初步至熟練的課程與西班牙吉他音樂的構成》在沙拉寇沙出版?聽栘愃忠淮吻巴鶄惗,在倫敦,他的吉他演奏受到當時知名度頗高的文學家約翰·伊布寧(JohnEvelyn,1620-1706)莫大的贊賞,伊布寧的名著“Diary"就是在1674年12月2日聽到柯爾貝塔的演奏后所得之靈感而寫成的。
1682年
維賽的《吉他曲集》在巴黎出版。并于這年任法國王子的吉他教師。
1686年
維賽在巴黎把吉他曲呈獻給太陽王路易14世。其中,包括著名的《D小調(diào)組曲》在內(nèi)。
1692年
意大利吉他音樂家盧多維科·龍卡科(LudovicoRoncalli,生卒年不詳)伯爵在貝加莫出版了包括九部組曲的吉他曲集(作品1“CapricciArmonicisopralachitarraSpasnola")獻給羅馬教皇的譴外使節(jié)朋菲里奧。1694年西班牙吉他演湊家、作曲家法蘭西斯柯·格拉(franciScoGuerau)于馬德里發(fā)行"PoemaHarmonicoCompuestodeVariasPorelTemPledelaGuitarraEspauola",此呈獻給卡羅斯二世。此書中含有很多五弦吉他用之華麗創(chuàng)新音樂。
▼ 十八世紀--------------------------------------------------------------------------------
1705年
法國吉他演奏家法蘭可斯·坎比翁(FranCois Campion,1686-1748)出版兩冊吉他曲集?脖任淘畏▏鴩⒁魳穼W院教師。
1714年
十七世紀末期西班牙吉他演湊家桑提亞哥·笛·姆魯亞西(Santiago de Murcia)發(fā)行了"Resamende Acompanar la Parte de Guitarra",此為圖式記譜發(fā)的最后著作。同時也是五弦吉他的最后作品。在此著作以后,吉他開始了衰退時期。
1749年
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路易斯·波開里尼(Luigi Boccherini,1743-1805)生于意大利。波開里尼是十八世紀后半葉重要的室內(nèi)樂作曲家,他創(chuàng)作有吉他三重奏曲十二部。
1759年
奧地利吉他演湊家喬西弗·布雷約魯(Lgnaz losep hpleyel)開始在巴黎經(jīng)營出版事業(yè),同時也制造鋼琴與吉他等樂器。尤其是他制造的里拉-吉他(Lyre-guitar),為當時貴族們所愛演奏的一種樂器。索爾的op.7"Fantasia Ponr La Guitar"就是呈獻給布雷約魯?shù)摹?
1760年
十八世紀前半葉意大利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巴布迪斯達·馬例達(GioVanni Baptista Maralla)訪問英國。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對位技巧。英國作曲家湯姆士·卡爾(Thomas Call)的風琴、古鋼琴與吉他作品發(fā)行。
1765年
吉他演奏家漢利屈·欣梅爾(Friedrich Heinvich Himmel,1765-1814)出生于布蘭登堡的特羅伊恩布利金(Treuen brietzen)。
1767年
德國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貝倫哈德·隆貝庫(Bernhard Romberg,1767-1841)生于奧登堡的丁哥拉(Dinkiage)。隆貝庫作有吉他曲op.46的嬉游曲(Divertimento)。 意大利吉他演湊家、作曲家菲利波·格拉尼亞尼(Fillippo Gragniani,1767-1817)生于意大利。格拉尼亞尼作有著名的《D大調(diào)吉他三重奏曲》。晚年和卡路里有過緊密交往。
1770年
意大利演奏家費爾迪南多·卡魯里(Ferdinando Carulli,1770-1841)生于那不勒斯?斃锸鞘耸兰o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之一。有作品三百首以上,其作品結構均稱而典雅。卡魯里的許多吉他獨奏曲易于演奏,迄今依然被選作吉他教材。
1778年
西班牙作曲家、吉他演奏家費爾南多·索爾(Fernando sor,1778-1839)誕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索爾是六根單弦開始普遍使用的時期(1800-1840)最杰出的吉他音樂大師。代表作有《莫扎特"魔笛"主題與變奏》、《偉大的獨奏》、《大奏鳴曲》、《幻想曲》等。
1780年
安樂尼奧·巴耶臺羅斯(Antonio Balle-Steros)的《六組弦吉他作品集》出版。
1781年
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吉他演奏家馬諾·朱利亞尼(Manlo Giuliani,1781-1829)生于巴里西北部皮舍里埃。朱利亞尼被稱贊為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朱利亞尼主張用右手指甲撥弦,據(jù)傳朱利亞尼的演奏風格與創(chuàng)作一樣,豪邁奔放而且明快灑脫。
1782年
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同時也是吉他演奏家的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ó Paganini1782-1840)生于熱那亞。
1784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迪奧尼西歐·阿瓜多(Dionisio Asuado,1784-1849)生于馬德里。阿瓜多的練習曲至今仍被選作重要教材。
1790年
索爾進入蒙塞拉修道院圣詠學校接受音樂教育。意大利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路易吉·萊尼亞尼(Luisi Lesnani,1790-1877)生于費拉拉。萊尼亞尼所用的吉他,比一般的吉他多兩根低音弦與三根空弦(開放弦)。作品有兩百五多首。
1791年
十八世紀葡萄牙吉他演奏家安東尼奧·達·西爾巴(Antonio de Silva Leite)所著的五線譜吉他腳本《為容易修得吉他技巧與方法說明練習本》出版。
1792年
意大利吉他演奏家馬泰奧·卡爾卡西(Matteo Carcassi,1792-1853)出生于佛羅倫薩?柨ㄎ魉摹都瘫尽分两襁經(jīng)常被使用。 1794年 索爾修完了蒙塞拉修道院的教育課程后,重新回到了巴塞羅那。
1797年
索爾在巴塞羅那歌劇院發(fā)表其處女作:歌劇《卡利普索島的特萊馬科》。
1797年
德國作曲家、吉他演奏家約瑟夫·屈夫納(Joseph Küffner,1776-1856)任維爾茨堡宮廷樂師。
1799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費迪利哥·蒙雷迪(Federico Moretti)所著《一般音樂要素,用六弦吉他演奏的原則。馬德里娃羅納近衛(wèi)兵騎手費迪利哥·蒙雷迪上尉呈獻給我們的女王。》于馬德里出版。 索爾在軍隊擔任領干薪的掛名職務,主要滯留在巴塞羅那與馬拉加,有時到馬德里。這段時間,索爾主要從事作曲與吉他演奏,其作品與演奏開始受到注目。十八世紀杰出的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費蘭德萊(Fernando Ferandiere)出版了《西班牙吉他音樂》。這是吉他樂譜從演奏譜(指法譜)轉(zhuǎn)用五線譜的一本吉他教程。
▼十九世紀 --------------------------------------------------------------------------------
1801年
帕格尼尼創(chuàng)作《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六首》。
1805年
帕格尼尼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
1806年
朱利亞尼到維也納定居。
帕格尼尼創(chuàng)作《吉他大四重奏曲第三首》(作品4號)(作品5號)
吉他演奏家約瑟夫·卡斯帕爾·梅爾茲(Ioseph Kaspar Mertz,1806-1856)生于捷克的不拉迪斯拉發(fā)(Bratislava)。梅爾茲使用的是加有低音空弦Re,Do,Mi,La的十弦吉他。
吉他演奏家拿破侖·柯斯特(NaPoleon Coste,1806-1833)生于法國佛蘭西昆迪(Franche comte)州的小鎮(zhèn)?滤固厥撬鳡柕牡靡忾T生,十八歲時成名。
1808年
朱利亞尼首次演出他的代表作《吉他協(xié)奏曲》(作品32)得到高度評價,并由于這年出版了代表作《C大調(diào)吉他奏鳴曲》(作品15號)。
卡魯里到巴黎舉行音樂會獲得好評。
帕格尼尼創(chuàng)作《吉他小夜曲》(C大調(diào),中提琴,大提琴與吉他)。
1810年
帕格尼尼在意大利各地旅行演出(1810-1828年)。
卡魯里的《吉他教本》(作品241號)在巴黎出版。
1811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安東尼·卡諾(Antoni Cano,1811-1897)生于洛爾卡。卡諾早年學醫(yī),取得外科醫(yī)生資格后回故鄉(xiāng)行醫(yī)數(shù)年。同時學習音樂。此后,曾在宮廷演奏并任職。
1813年
索爾由于政治原因離開祖國,流亡巴黎。在巴黎他得到凱魯比尼(Linsi Cherabini,1760-1842),梅于爾(Etienne-Nicolas Aehul,1763-1817),貝爾東(Henri Montan Berton,1767-1844)等好友的熱烈支持。于是這位失意的軍人,又在諸友的勸慰下,再度重返藝術家的生涯。
朱利亞尼參加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當時朱利亞尼在樂隊中演奏大提琴。
1814年
朱利亞尼的代表作《大序曲》(作品61)在米蘭首次出版。
1815年
索爾前往英國,此時索爾以吉他演奏家、作曲家的身份聞名于英國。在倫敦索爾卓越的吉他演奏使各階層的人士都感到無比的驚訝。從此人們從索爾的身上認識了吉他這種樂器的真正價值。索爾的《練習曲十二首》(作品6號)于同年出版。
1817年
索爾應倫敦愛樂協(xié)會邀請在倫敦首次演出新作《西班牙吉他與弦樂合奏的協(xié)奏作品》。
天才的吉他制作家安東尼奧·迪·托雷士(Antonio de Torres,1817-1892)生于西班牙。托雷士首次確立了現(xiàn)代吉他的標準尺寸和形式,加大了吉他的尺寸并確立了弦的震動長度為65厘米。
1818年
奧地利出版家、作曲家、吉他演奏家安東·迪亞貝利(Anton Diabelli,1781-1858)開設卡比·迪亞貝利音樂出版社。作為吉他音樂家,迪亞貝利作有吉他獨奏曲、吉他與鋼琴的樂曲等多首。作為出版家,迪亞貝利支持出版了一些吉他曲譜,其中包括朱利亞尼的三部吉他協(xié)奏曲(作品30、36、37)等。
1819年
朱利亞尼回到意大利的威尼斯。
萊尼亞尼在米蘭舉行第一次公演獲得成功。
1820年
卡爾卡西赴當時的音樂中心巴黎。這時,他的名氣已經(jīng)超過了先行巴黎的先輩卡魯里,同時也隨著在英國首都倫敦首次獲得的成功,確立了他在巴黎的吉他名演奏家與吉他教授者的地位。
1821年
索爾的《“魔笛”主題變奏曲》(作品9號)出版。
1822年
索爾的《小步舞曲十二首》(作品11號)出版。
1823年
索爾從倫敦途經(jīng)德國到俄國居住。當時俄過流行西夫勒型七弦吉他。索爾則采用歐洲已經(jīng)常用的六弦琴演奏各樂曲而受到歡迎。索爾后來創(chuàng)作有吉他二重奏曲《俄羅斯的會議》,以表達他的心情。
朱利亞尼定居那不勒斯。
霍西·維納斯(Jose Vinas,1823-1833)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維納斯是位多才多藝的演奏家,曾任管弦樂隊的指揮。
1825年
索爾的《奏鳴曲》(C大調(diào),作品22號)出版。
阿瓜多的《吉他教本》于馬德里出版。
1827年
索爾的《練習曲集》(作品29號)和《奏鳴曲》(C大調(diào),作品25號)在巴黎出版。
1828年
索爾的《練習曲集》(作品35號和31號)在巴黎出版。
帕格尼尼在維也納舉行十四場演奏會轟動全市。
卡爾卡西和聞名的聲樂家舒德庫哈烏森夫人同時在阿卡伊魯·魯姆音樂廳以吉他獨奏家的身份出現(xiàn)。
1830年
索爾的《吉他教程》(Méthode pour Ia Gnitare)出版。
1831年
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朱利歐·雷康第(Ginlio Regondi,1822-1871)在倫敦與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 在倫敦同臺演出,其成績不亞于帕格尼尼。當時其僅僅9歲。
1832年
吉他演奏家弗利安·阿爾卡斯(Juian Arcas,1832-1882)生于西班牙。阿爾卡斯為泰雷加的老師。同時也是現(xiàn)在吉他的橋梁。
1833年
索爾在巴黎跟同國人阿瓜多成為知交,為此索爾曾創(chuàng)作吉他二重奏《兩個朋友》。此時,也正是其他吉他演奏家,卡爾卡西、柯斯特、萊尼亞尼等活躍的時期。
1835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豪塞·費雷爾(José Ferery Esteve,1835-1916)生于赫羅納。費雷爾曾在音樂學院教授了三年的吉他。
1836年
萊尼亞尼與帕格尼尼一起旅行演出。
1840年
梅爾茲到維也納,獲得皇后卡洛莉娜·奧克斯達的協(xié)助,以吉他獨奏家身份出現(xiàn)在宮廷劇場。
1843年
阿瓜多的《新式教程(Natvo Metodo)》于馬德里發(fā)行。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論現(xiàn)代樂器與管弦樂手法》的長篇論文(作品10號)出版。書中寫有關于吉他的論述。
1852年
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弗郎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arrega,1852-1909)誕生于西班牙瓦倫西亞州的加斯德倫(Castllon)一個叫維拉里爾(Villarreal)的城市。由于塔雷加對吉他的接觸貢獻,使吉他在衰退的時期從新進入了輝煌的歷史。所以塔雷加被成為:“近代吉他音樂之父”。
1869年
塔雷加獲得托雷士制作的吉他銘器而如虎添翼。
1874年
塔雷加獲得資助到馬德里音樂學院學習鋼琴與和聲等。
1877年
塔雷加除教授吉他外,他還以馬德里為中心,作為吉他演奏家開展活動。
1878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米凱爾·廖貝特(Mignel Llobet,1878-1938)出生于巴塞羅那。廖貝特的吉他音樂繼承了老師塔雷加的風格,他的作品充分發(fā)揮了吉他各條弦的多彩性。
塔雷加在巴塞羅那舉行第一次演奏會獲得成功。
1880年
塔雷加到巴黎、倫敦演出,被稱為“吉他的薩拉薩蒂”。
1885年
巴拉圭吉他演奏家阿古斯丁·巴里奧斯(Agustin Pio Barrios,1885-1944)出生于圣胡安斯塔教區(qū)。巴里奧斯是天才的吉他演奏家,被稱為“吉他的魔神”。
塔雷加定居在巴塞羅那,并常到西班牙和法國演出。
1886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約米利奧·普霍爾(Emilio Pujol,1886-1980)出生于雷利達州的小城市格拉那迪亞(Granadilla)。
1887年
巴西近代著名民族樂派作曲家維拉-羅勃斯(Heitor Villa-Lobos,1887-1959)出生于巴西的里約熱內(nèi)盧。維拉-羅勃斯是現(xiàn)在作曲家中,直接對吉他發(fā)生興趣(并能演奏吉他)的作曲家之一。
1888年
塔雷加創(chuàng)作《阿拉伯風格隨想曲》。
1893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安德烈斯·塞戈維亞(Andrés Segovia,1893-1987)出生于南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利那雷斯(Linares)鎮(zhèn)。
1896年
塔雷加創(chuàng)作著名的《阿爾汗布拉宮的回憶》。
1899年
在德國慕尼黑設立了“國際吉他演奏聯(lián)盟”。
▼二十世紀 --------------------------------------------------------------------------------
1900年
在德國慕尼黑的“國際吉他演奏家聯(lián)盟”發(fā)行了《聯(lián)盟報告雜志》,此雜志后來改名為《吉他之友》。
普霍爾師從塔雷加,并開始以獨奏家身份聞名西班牙本土。
1901年
廖貝特23歲時,以吉他演奏家身份在瓦倫西亞音樂學院舉行演奏會。
1902年
廖貝特在馬德里獲得更大的名聲,當年就擔任了巴塞羅那音樂學院的名譽教授,同時也擔任馬拉卡音樂學院的教授。
1903年
廖貝特在馬德里宮廷擁有了女王御前演奏的名譽,因此,也成了他的一大轉(zhuǎn)機,次后得以到歐洲以及美洲旅行演奏。
1907年
年僅10歲的羅布艾朵(J.Robledo,1897-?)在瓦倫西亞音樂學院舉行第一次演奏會,被稱為天才少女。
1908年
魏拉-羅勃斯創(chuàng)作《巴西組曲》(Suit Popuiair Bresilienne)。
1909年
17歲的塞格維亞在格拉那達藝術中心舉行他的藝術生涯的第一場獨奏音樂會,獲得成功。
1910年
巴里奧斯在拉丁美洲各國頻繁演出。
廖貝特前往南美洲旅行演出。在此期間,他也把塔雷加的奏法帶到了南美洲
1912年
普霍爾在倫敦的維格蒙會館舉行演奏會,獲得成功。
1918年
艾溫·舒化爾滋·費弗林肯(生于柏林的吉他演奏家)創(chuàng)立《吉他音樂專門雜志》(Die Gitarre)。
1919年
塞格維亞開始其輝煌的環(huán)球演奏生涯。
1920年
西班牙作曲家法亞(Mannel de Falla,1876-1946)創(chuàng)作唯一吉他樂曲《德彪西贊》
魏拉-羅勃斯創(chuàng)作《肖羅曲第一號》,由巴西拿破侖出版社出版。
1922年
墨西哥作曲家馬尼約魯·彭塞(Manuel Maria Ponce,1882-1948)創(chuàng)作《西班牙弗利主題的變奏曲》獻給塞格維亞。
1923年
魏拉-羅勃斯受巴西政府的資助,保送到巴黎留學。
1924年
普霍爾受布魯塞爾音樂學院的邀請后,一面在柏林與荷蘭的鹿特丹演奏,一面開始對比韋拉、琉特音樂發(fā)生興趣。于是他在巴黎的查克馬爾·安多雷博物館發(fā)現(xiàn)了十六世紀的比韋拉音樂。
塞格維亞訪問當時世界音樂中心——巴黎。
1925年
阿根廷女演奏家瑪麗亞·露易莎·阿尼多(Maria Luisa Anido,1907- )十八歲,開始跟廖貝特同臺演出。
1926年
西班牙作曲家圖里納(Joaquin Turina,1882-1949)創(chuàng)作吉他獨奏曲《凡丹戈》(Fandang,作品36)。
塞格維亞首次訪問亞洲,經(jīng)過我國的上海和大連,于同年10月到日本公演。
1929年
慕尼黑的弗利茲·布約克(Fritz Buek)出版《吉他與其名家》(Die Gitarre undiner Meistor)。
魏拉-羅勃斯的《練習曲12首》于巴黎寫作,獻給塞格維亞。
1930年
阿根廷吉他演奏家穆尼奧斯(Ricardo Munoz Santizo,1887-1967)著《吉他史》(兩卷)。
1932年
魏拉-羅勃斯從巴黎回到巴西后,由巴西總統(tǒng)任命為國家教育部部長。
塞格維亞和塔雷斯可(Mario Castelnuovo - Tedesco,1895-1968)在威尼斯國際音樂節(jié)上相識。塞格維亞開始約塔雷斯可創(chuàng)作吉他曲。
圖里納創(chuàng)作《d小調(diào)吉他奏鳴曲》(作品61)。
1933年
普霍爾開始寫作吉他教本——《依照塔雷加手法的合理教本》。
1934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多明戈·普拉特(Domiug Prat,1886-1944)完成《吉他音樂家詞典》(Dicionario de Guitarristas)。
1935年
塔雷斯可創(chuàng)作《魔鬼隨想曲》(Capriccio Di Abolico,作品86)。
雷吉諾·沙音斯·迪·拉·馬撒(Region Sainz de la Maza,1897-1981)出任馬德里國立音樂學院(吉他系)主任教授。
1936年
普霍爾被推選為巴黎吉他之友協(xié)會會長。
1939年
西班牙盲人作曲家何亞金·羅德里哥(Joaquin Rodrigo,1902- )于馬德里完成了吉他歷史上不朽的名曲《阿蘭胡埃斯協(xié)奏曲》(Concierto de A raniuez)。
塔雷斯可(Mario Castelnuovo - Tedesco,1895-1968)為塞格維亞創(chuàng)作《D大調(diào)吉他協(xié)奏曲》(Concertoin D,op.99)。
巴里奧斯在圣薩爾瓦多國立音樂學院擔任教授。
1940年
魏拉-羅勃斯創(chuàng)作《5首前奏曲》。
法國女吉他演奏家普列斯蒂(lda Presti,1924-1967)十六歲到意大利熱亞那,參加帕格尼尼逝世100周年紀念活動,用帕格尼尼使用的吉他演出。
彭塞為塞格維亞作《南方協(xié)奏曲》。
1943年
塔雷斯可為塞格維亞創(chuàng)作《小夜曲》(吉他與室內(nèi)管弦樂隊,作品118)。
1945年
紐約的Magent Music lne出版了塞格維亞編寫的《索爾20首練習曲》。
1946年
吉他開始使用尼龍弦,羊腸弦被取代。
1950年
英國吉他演奏家朱里安·布里姆(Julian Bream,1933- )首次登臺演出。
1951年
波蘭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亞力克安迪·唐斯曼(Alexander Tansman,1897- )完成代表作:吉他組曲《卡瓦帝那》。
1952年
霍爾的亞(D.Fortea,1882-1953)在加斯德倫為紀念老師而舉行的《塔加雷百年誕辰紀念演奏會》上,和J·p·羅卡、羅布艾朵與普霍爾等共同演出。
葉佩斯為法國影片《被禁止的游戲》作曲,并演奏主題曲《愛的羅曼斯》。后來,此曲廣為流傳。
奧地利吉他演奏家沙伊特(Karl Scheit,1909- )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吉他系擔任教授。
1953年
塞格維亞再次訪問美國,并舉行兩場演奏會。
1954年
馬德里哥獻給塞格維亞《獻給一位紳士的幻想曲》開始動筆。
1956年
委內(nèi)瑞拉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安東尼奧·勞羅(Antonio Lauro,1917- )7月25日在加拉加斯舉辦了首次吉他音樂會。
1957年
委內(nèi)瑞拉吉他演奏家迪亞斯(Alirio Diaz,1923- )開始在世界各國演出。同時,每年夏季都到意大利,繼續(xù)擔任塞格維亞的助手。
1958年
英國吉他演奏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1942- )在倫敦首次正式登臺,塞格維亞承載為“吉他王子光臨音樂世界”。
1959年
法國廣播電臺吉他國際比賽會(Concour Slnternationol du Guitare Radio France)首次舉行比賽。
塞格維亞再次訪問日本。
1960年
普霍爾撰寫《塔雷加傳記》在里斯本印刷出版。
1962年
西班牙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費迪利可·蒙雷諾·托羅巴(Federico Moreuo Torroba,1891- )獻給葉佩斯的《西吉迪拉斯贊歌協(xié)奏曲》于馬德里出版。
德國吉他演奏家貝倫德(Sigfvied Behrend,1933- )主持第21屆國際吉他演奏會議。
1969年
日本吉他演奏家渡邊范彥(Watanabe No rihiko,1947- )參加第十一屆巴黎國際吉他比賽獲得第一名。也是亞洲人第一次獲得此項殊榮。
1972年
塞格維亞被授予牛津大學名譽博士稱號。
1980年
八十七歲的塞格維亞第三次到日本舉行獨奏音樂會。
廈門吉他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