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古斯汀.巴里奧斯.曼戈雷(Agustin Barrios Mangore)
1885年5月5日 出生于圣胡安斯塔教區(qū)
1885年—1910年 進入同立?茖W校學習
1906年 首次舉行吉他演奏會
1910年—1915年 到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拉丁美洲國家演出
1916年—1931年 在巴西舉行演奏會并結(jié)識了維拉·羅勃斯
1931年—1933年 到委內(nèi)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墨西哥等國演出
1934年—1935年 在墨西哥、古巴、土耳其、德國柏林、西班牙等地演出
1936年—1939年 在中南美洲各國演出
1939年—1944年 在圣薩爾瓦多國立音樂學院任教
1944年8月7日 因心臟病逝世,享年59歲。
1885年5月5日生于巴拉圭的密西昂納斯省,1944年8月7日逝世于薩爾瓦多。直到他逝世50年后,人們才真正意識到巴里奧斯這位巴拉圭吉他天才的藝術(shù)成就。
巴里奧斯出生于一個音樂世家,很小便開始學習吉他,并在學校中學習了和聲學,他的啟蒙老師是古斯塔博,是他向這位年輕的吉他手介紹了很多吉他經(jīng)典作品。在巴里奧斯13歲的時候,他被認為是神童,并獲得亞松森國立大學的獎學金。他在那里也學習繪畫(他還是個不錯的畫家),并在數(shù)學、哲學及文學方面頗有造詣!
到1910年時,巴里奧斯已經(jīng)確立了吉他演奏家的地位,他離開了巴拉圭前往阿根廷。此后三年間,他的足跡遍布南美洲大陸,先后在阿根廷、烏拉圭、巴西、委內(nèi)瑞拉、哥斯達黎加和薩爾瓦多的主要城市舉辦了演奏會。他還曾出訪智利、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巴拿馬、哥倫比亞、古巴及海地。在1934年至1936年間,他還到歐洲的西班牙、德國和比利時巡回演出。
從1932年起,巴里奧斯稱自己為“Nitsuga Mangore一位吉他界的帕格尼尼”。Nitsuga是奧古斯。ˋgustin)字母倒序拼寫,而Magnore則是傳說中瓜拉尼族酋長的名字。
30年代中期,巴里奧斯因心臟病,無法繼續(xù)這種辛苦的長途巡回演出,他在薩爾瓦多教書作曲,偶爾舉辦吉他演奏會,度過余生,1944逝世。
1944年8月7日,奧古斯汀·巴利奧斯·曼哥雷逝世于薩爾瓦多的圣·薩爾瓦多。但是一直到50年后,他在吉他藝術(shù)上的成就才被世人所承認。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巴拉圭吉他藝術(shù)家的傳奇一生。
1885巴拉圭吉他演奏家阿古斯丁·巴里奧斯(Agustin Pio Barrios,1885-1944)出生于圣胡安斯塔教區(qū)。巴里奧斯是天才的吉他演奏家,被稱為“吉他的魔神”。巴利奧斯的父親,多洛特奧,是當時阿根廷駐巴拉圭的副領(lǐng)事,很喜歡彈吉他。他的母親是一位教師,喜歡音樂以及其它很多藝術(shù)形式。所以,小奧古斯汀成長在一個音樂氣氛很濃郁的家庭里。據(jù)說,當一把吉他第一次放到小奧古斯汀的手里的時候,他就立刻撥弄出了非凡的聲音。與此同時,巴利奧斯也會演奏巴拉圭豎琴,另外,他還有一項成就不容被忽視,那就是他高超的口哨技藝。巴利奧斯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音樂方面展現(xiàn)了驚人的才華。他的啟蒙老師古斯塔沃·索薩·埃斯卡爾達(Gustavo Sosa Escalada)是一個對巴利奧斯一生影響很大的人物,他不僅教巴利奧斯演奏吉他,并且說服了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去正式學習音樂和吉他。1900年,巴利奧斯進入了亞松森的國立大學接受了三年的高等教育,并獲得了該校的獎學金。除了音樂,巴利奧斯還非常令人敬畏的在如書法、繪畫、詩歌、數(shù)學、哲學等等很多領(lǐng)域造詣甚深。在1906年左右,他舉行了首場公演。到了1910年,他已經(jīng)確立了其藝術(shù)大師的地位,并開始巡回表演了。"曼哥雷"的名字是后來才有的,它源自一個傳說中的瓜拉尼部落酋長的名字,這也暗示著巴利奧斯對自己的某種藝術(shù)定位。
到1910年時,巴里奧斯已經(jīng)確立了吉他演奏家的地位,他離開了巴拉圭前往阿根廷。并開始在拉丁美洲頻繁演出。此后三年間,他的足跡遍布南美洲大陸,先后在阿根廷、烏拉圭、巴西、委內(nèi)瑞拉、哥斯達黎加和薩爾瓦多的主要城市舉辦了演奏會。他還曾出訪智利、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巴拿馬、哥倫比亞、古巴及海地。在1934年至1936年間,他還到歐洲的西班牙、德國和比利時巡回演出。1934年6月,薩羅莫尼、巴里奧斯夫婦從墨西哥乘船到古巴的哈瓦那。在這里,作為藝術(shù)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兩個月之后,他們開始了歐洲之旅。在歐洲演出受到的評價是:“巴拉圭的名手展示才能的特征是,他用令人驚奇的技巧演繹出美妙、完整的音樂意境和情緒。他是塞戈維亞甚至是上個世紀以前建成的美妙絕倫頂峰藝術(shù)的復活,他向我們重現(xiàn)了塞戈維亞式的美妙動聽的音樂。巴里奧斯在皇家音樂學院的演出,再現(xiàn)了華麗的藝術(shù)樂章。”1939年巴里奧斯在圣薩爾瓦多國立音樂學院擔任教授。
30年代中期,巴里奧斯因心臟病,無法繼續(xù)這種辛苦的長途巡回演出,他在薩爾瓦多教書作曲,偶爾舉辦吉他演奏會,度過余生,巴里奧斯于1944年8月7日在貧困中逝世。
巴里奧斯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是在薩爾瓦多度過,他一邊熱心的教學,一邊舉行演奏會,同時還作曲。他生前并沒有把他的作品系統(tǒng)出版,當問到他為了吉他專門作過幾首曲子時,巴里奧斯說:約300首。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手稿大約有100首,已經(jīng)出版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巴里奧斯是20世紀前半葉偉大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可以毫不過分地說,他真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天才。
在作曲上采用了多種和聲風格的作曲手法,例如:巴洛克風格(《大教堂》前奏曲部分)、古典派風格(《加伏特》)、浪漫派風格(《華爾茲》)、描寫式風格(《蜜蜂》)等!睹鄯洹,副題“練習曲”,巴里奧斯的代表作。本曲適宜于作為不間斷地急速活動右手手指的練習。連接不斷的三連音又為表現(xiàn)一群蜜蜂飛動的生動的音樂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樂曲從d小調(diào)轉(zhuǎn)向D大調(diào),然后返回d小調(diào)。
《巴拉圭舞曲》 巴里奧斯所作吉他獨奏曲,6/8拍,曲趣幽默。由于伴奏聲部的寫法,樂曲氣氛格外熱鬧。主旋律也明快活潑。音樂形象猶如由若干人組成的小樂隊在興致勃勃的演奏樂曲,旋律此起彼伏,層出不窮。
從1916年巴里奧斯就開始巡回演出,還是第一個在巴西開創(chuàng)吉他事業(yè)的人,并培養(yǎng)了很多學生。在此期間,開始構(gòu)思創(chuàng)作他的第三部組曲。從1912年到1930年巴里奧斯錄制了33張唱片。據(jù)說巴里奧斯是第一個為西班牙吉他錄音的人。
巴里奧斯給南美洲的吉他演奏家們帶來深刻的影響。他們由此而建立了“吉他的委內(nèi)瑞拉流派”,其中包括:迪亞斯、拉羅、羅德里戈、拉薩爾德和其它吉他演奏家。他們受到巴里奧斯藝術(shù)的感染,并與他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4年6月,薩羅莫尼、巴里奧斯夫婦從墨西哥乘船到古巴的哈瓦那。在這里,作為藝術(shù)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兩個月之后,他們開始了歐洲之旅。在歐洲演出受到的評價是:“巴拉圭的名手展示才能的特征是,他用令人驚奇的技巧演繹出美妙、完整的音樂意境和情緒。他是塞戈維亞甚至是上個世紀以前建成的美妙絕倫頂峰藝術(shù)的復活,他向我們重現(xiàn)了塞戈維亞式的美妙動聽的音樂。巴里奧斯在皇家音樂學院的演出,再現(xiàn)了華麗的藝術(shù)樂章!
巴里奧斯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是在薩爾瓦多度過,他一邊熱心的教學,一邊舉行演奏會,同時還作曲。他生前并沒有把他的作品系統(tǒng)出版,當問到他為了吉他專門作過幾首曲子時,巴里奧斯說:約300首。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手稿大約有100首,已經(jīng)出版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巴里奧斯于1944年8月7日在貧困中逝世。
巴里奧斯的作品可以概括為以下5種風格,即:
1、表達巴赫式氣氛的巴洛克風格;
2、具有莫扎特的古典風格;
3、受到門德爾松、舒曼影響的浪漫派風格;
4、溫.歐貝爾塔式的輕快、甜美,有時帶點傷感的風格;
5、具有強烈民族感的國民樂派風格。
在巴里奧斯的各種各樣的作品風格中,把民族的情感通過旋律、節(jié)奏與和聲等糅合了進去,這就是巴里奧斯音樂的典型特征。有人認為,他對貝多芬音樂的改編受到了勃拉姆斯的影響,也有人說,鋼琴曲的韻律受到了拉威爾的影響,總之,對他改編曲的研究可以得出這樣得結(jié)論,他的表現(xiàn)方法始終是在民族歌曲的框架上再添加上各種不同的樣式,讓人感到這就是他的風格。這些風格的作品,不能單純模仿,應(yīng)該懷著巴里奧斯的感情演唱民族歌曲那樣地去演奏!

巴里奧斯14歲
巴里奧斯傳記
1944年8月7日,奧古斯汀·巴利奧斯·曼哥雷逝世于薩爾瓦多的圣·薩爾瓦多。但是一直到50年后,他在吉他藝術(shù)上的成就才被世人所承認。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巴拉圭吉他藝術(shù)家的傳奇一生!維ix silver moonbeams(uerico publications, clovis CA, usa)是Richard Stover寫的一本珍貴的關(guān)于巴利奧斯的書籍,我們現(xiàn)在對這位巴拉圭人的大多所知都源自于此!
巴利奧斯的父親,多洛特奧,是當時阿根廷駐巴拉圭的副領(lǐng)事,很喜歡彈吉他。他的母親是一位教師,喜歡音樂以及其它很多藝術(shù)形式。所以,小奧古斯汀成長在一個音樂氣氛很濃郁的家庭里。據(jù)說,當一把吉他第一次放到小奧古斯汀的手里的時候,他就立刻撥弄出了非凡的聲音。與此同時,巴利奧斯也會演奏巴拉圭豎琴,另外,他還有一項成就不容被忽視,那就是他高超的口哨技藝。
巴利奧斯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音樂方面展現(xiàn)了驚人的才華。他的啟蒙老師古斯塔沃·索薩·埃斯卡爾達(Gustavo Sosa Escalada)是一個對巴利奧斯一生影響很大的人物,他不僅教巴利奧斯演奏吉他,并且說服了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去正式學習音樂和吉他。1900年,巴利奧斯進入了亞松森的國立大學接受了三年的高等教育,并獲得了該校的獎學金。除了音樂,巴利奧斯還非常令人敬畏的在如書法、繪畫、詩歌、數(shù)學、哲學等等很多領(lǐng)域造詣甚深。在1906年左右,他舉行了首場公演。到了1910年,他已經(jīng)確立了其藝術(shù)大師的地位,并開始巡回表演了。
"曼哥雷"的名字是后來才有的,它源自一個傳說中的瓜拉尼部落酋長的名字,這也暗示著巴利奧斯對自己的某種藝術(shù)定位。它并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是一個代理商強加給巴利奧斯的,而是巴利奧斯引以為豪的名字,巴利奧斯從不隱瞞自己的血統(tǒng),他曾說過:"我是印第安人的后代"。在二十年代初,巴利奧斯改變了他的形象。他不僅剃了胡子,而且通過手術(shù)把自己的嘴唇變得薄而平滑了。這可能也是出于他想使自己變得更像一個瓜拉尼的酋長。對此,塞戈維亞顯然有不同的看法:"巴利奧斯試圖毀滅他自己,但是他的天才無法磨滅。"(在圣地亞哥跟他的學生們說的)。赤裸上身,頭上插滿羽毛,這樣的形象對于一場吉他音樂會來說實在是太特別了。從1932年起,巴利奧斯開始使用尼蘇加·曼哥雷作為自己的名字,尼蘇加(Nitsuga)是將他本來的名字奧古斯。ˋgust in)倒拼寫而成的。
巴利奧斯不好政治,但是他支持科羅拉多黨。這使他成為了執(zhí)政的激進黨的敵人,并難以長期居住在自己的國家。這種走投無路的感覺在巴利奧斯1922年所寫的十四行詩"Bohemio"中有著生動的描述,他把自己描述為:"Dancing in a crazy whirlwind toward the four winds of the planet。"
巴利奧斯曾在寫給朋友的一首詩中寫道:"我是那些在榮耀和絕望中感受著浪漫的瘋狂的吟行詩人的兄弟。"
在巴利奧斯幾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他到過阿根廷、烏拉圭、巴西、委內(nèi)瑞拉、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智利、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巴拿馬、哥倫比亞、古巴以及海地。而他在歐洲的足跡則僅限于西班牙、德國和比利時。盡管如此,如何謀生卻總是成為巴利奧斯生活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有的時候,他顯得成就輝煌,1932年在委內(nèi)瑞拉的時候,他就曾經(jīng)在兩個月內(nèi)連續(xù)開了25場音樂會。但另外一些時候,他則不得不靠朋友的救濟生活。
巴利奧斯的最后幾年一直是在圣·薩爾瓦多度過的,他在那里的國家音樂學院任教。雖然健康狀況日益糟糕,他卻仍然堅持演出和創(chuàng)作,并計劃到北美的訪問以及進行更多的錄音。吉他作品"獻給上帝的愛"完成于1944年,是巴利奧斯的最后一首作品,因而這首作品也常常被稱作"最后的旋律"。
|